NO.2318:三招育好课,师生共成长
(2020-11-10 09:12:4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18:三招育好课,师生共成长
面对一堂课,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功课:对这堂课的认识思想或悲悯情怀,其次是教学策略的积极筹备,最后是具体事项和逐一落实。
思想认识和悲悯情怀
常听到同事讲,多一节课少一节课无所谓。多是老同志,课堂教学进入化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热情潜能的挖掘,不在于课堂时间多一点或少一点。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深入到生活细节,做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另一种情况,就是不太计较成绩高一点第一点,注重养成良好习惯和状态,朝着最好教学状态推进。
还有就是年轻教师,喜欢进课堂,希望拥有更多课堂时间或教学活动时间。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进步。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的课堂从个人解读到上课各个环节细节,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艺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这种状况下,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多进行经验教训总结,不断扬长避短,成了关键问题。
很多教师,处于两者之间,有时对课堂教育教学的驾驭,与年龄无关。不排除一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进入化境,一些年长的教师还处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完善提升的境界。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情况的教师,都有一个共通的思想认识,就是课堂或其他教学活动,是师生共通成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需要不断自我完善提升。何况,教育教学经常面对新的情况问题或任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参加工作时间长短,不管教师年龄大小,都存在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新教师。
教学策略的积极筹备
要把一堂课上好,光有思想认识的重视不够,还有具体策略的谋划和制定。了解教材、了解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现状。
了解教材,可以更好缺点重点难点,做到举一反三提纲挈领。教师抓住重点了,学生才不会出现学习上的偏差。对于学习情绪的引领,也是如此。学生处于学习的精力旺盛期怎么突破重点,学生处于学习的疲惫期怎么引领其攻坚破难。从教具或教辅的选择,从师生互动的细节,都要有一个通盘考虑,选择利用教情和学情的一种或几种。了解自己,不去备适合别人上的课,首先让自己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不管是身心还是精讲点拨,才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之一。学生不仅看教师怎么教,更看教师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
如果学生觉得简单,就找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学生有畏难情绪,就通过一些重点或基本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树立自信掌握更好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如果学生处于两者之间,则是随时帮助其调整方向或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
具体事项的逐一落实
再好的教育理念思想情怀不能落实,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好的课堂思想认识和教学策略,需要具体事项细节一一落实。
作为地理课,养成看图看书的好习惯是第一位的。其次,知道看图看什么,即明确需要通过看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与图交朋友,你怎么对这个地图朋友好,这个地图朋友就会更好的回报你。你如果对他使性子耍小脾气,那么他也会回敬以冷漠。地图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现在进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不是等到我们成年以后用到什么知识了再去学习。
每次课堂教学,我尽量先直观——或者让学生看某个图或者展示某个课件内容,让学生明确图上的信息以后再做相关的地理问题。这样做的目的,似乎很小儿科,但是确实培养学生基本功的有益训练。就像是一个武术爱好者,或者学很多的花架子,或者学一些基本型的架势以后,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大家想谁最后受益最大?
让学生养成看图习惯,似乎比较简单,教师说说学生照着做就行了。其实不然,只有那些真正从读图中看出利于地理学习奥妙的同学,才是真正养成了读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