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271:“学生是我师”的文化内涵

(2020-10-21 10:57:4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271: “学生是我师的文化内涵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学生是我师,我是学生友。陶行知先生说过: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先生。有位名师说过:教着教着,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

这三种说法各有侧重,但有共同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喜欢学生,向学生学习!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喜欢学生,向学生学习,有文化依据吗?

一、《论语》一书,孔子倡导的教育文化,最高的境界,就是仁。仁者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有些学者认为,孔子文化里的仁者与老子《道德经》里的道与佛陀文化里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是一个境界。

佛陀说,观自在菩萨,佛性每个人心中自有,只是被各种自私愚昧怯懦蒙蔽了。孔子曰:苟欲仁,斯仁至矣!《道德经》讲,无为无不为。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管窥,学生的慧根并不比教师浅,教师超越学生的只是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或艺术。“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种传统文化,更是从一个角度印证了这种观点。

学生身上真善美的品行,观察力思考力和感悟能力,学生总有超过教师的地方。学生有长处不被关注肯定学习,不仅压抑学生成长的积极性,而且对需要成长的教师而言是一种损失。很多优秀教师有一种失落感,就是自己的学生都超过了自己。打破这钟困窘,就是努力培养向学生学习的专业化和自觉性,从而形成一种属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独特路径。一个医生,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成为专家。因为每个医生,都给自己的病人建立档案,从这些档案钟,医生积累了别人无法企及的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一个教师,也可以记录学生成长足迹,从中这些足迹中,让足迹让自己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专家。

二、从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要引导激励学生更好成长,就要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因势利导。现代科学证明,每个学生成长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所谓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教师可以从这些众多的成长个例中,找出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比如《论语》,不是教给每个人怎么做,而是教给每个人在遇到不同的状况时有个怎么样的朝向。叙事者群里,有两千名教师,有数百名教师在写陪伴学生成长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到陪伴学生成长规律的一些东西。每个叙事者群里参与叙事写作的教师,都在写自己陪伴学生成长的故事。这种叙事写作,是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梳理,更是一种更好的关注认识和评价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优秀他人扬长避短的过程。每个叙事者,都在学习教育教学名著,都在学习文学名著,他们写读后感,这种感悟中,更加关注自己陪伴学生成长的历程,更好研究践行教给学生真知,更好研究培养学生学做真人。

叙事者教室们,学做木匠:把学生比作木材,学生的品行提升有休眠期,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已经达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的圣贤,虽然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未来的圣贤。教师立足于学生暂时不变的现实,将学生定位于利于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器去打坐,未尝不可。因为:我们的生命成长,朝向仁德的努力,不是处处时时都发生的。只有达到高尚境界的人,才会做到这一点。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颜回,才能做到三月不违仁。因此,作为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朝向仁德的成长,必须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不要有过高的估计,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

教师必须有做一名优秀园丁的悲悯情怀和智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现状,而且更要学会全面立体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做出一种朝向更好的预期和规划。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成长受到几十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坚持书写关于学生的成长日志:身体健康的、卫生劳动的、学习文化课的、参与其他兴趣活动和实践的。这个过程是什么呢?需要向学生学习,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关注并喜欢上学生不一样的成长,并在此基础上相机因势利导。

我坚持学写学生成长故事,已经快五年了。首先教师要有这么一个目标,其次就要努力创造机会,更多参与学生成长历程。还有,教师要加强心理学、各种才艺和其他实践技能的学习,从更多角度和侧面去了解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教师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变得更像一个学生了。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每天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新的,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都有去看看听听想想试试的愿望和冲动,甚至是相关的行动。在变得更像一个学生的同时,教师的备课更加有的放矢,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和性格更多有趣有意义的碰撞,也就是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更大。

教学相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得法,师生是可以双赢的。积极参与学习的,不仅有十几岁的学生,也就做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师本人。古代有孔子等,国外的有苏霍姆林斯基等,现代有陶行知,当代有魏书生、陶继新、李镇西、于漪、王维审等优秀老师,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