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31:与发稿有关的故事
(2020-10-03 20:31:1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31:与发稿有关的故事
“拟用!”
这就是一封简短的回信,来自于《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编辑的邮箱。
改稿经历
前一次在这份报纸发稿是一年多前的事了,题目是《走近管理的光与影》。那是一篇先是被叙事者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教师成长周刊编辑宋鸽老师准备用,通知我需要修改一下:有些内容不明确,文章思路有些混乱,准备用的原因是有新意。
改自己的文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甚至想到求助,转念一想,初稿的意图别人不明白,怎么能改呢?要改一篇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比重新写一篇文章还难。这篇文章,在宋编提建议以前,我改过,但不理想。
面临这个棘手的问题,我请教同事好友,说一些关于管理的话题,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有了自己的思路,改了一遍,宋编说“好点了”,改了第二遍,宋编说“更好了”,我继续改下去……
看到发表的稿件,知道宋编整合了我关于这篇文章的三次稿子。我给学生改过稿子,知道改稿子倾注多少心血,感念宋编费心。费心的,更是提出一个编辑的看法:“你的文章,不像是给读者讲故事,更像是讲给自己听的,更是一种心灵的对白。”我知道,我很有一段很长的自我历练提升的道路要走。我有一种预感,在今后很长时间,我的稿子不会被刊发。我懂得守护这种孤独寂寞的成长很重要,这是一个扎根的过程,这是迎接更大更高挑战的储备。
不忘初心
这次是什么文章将被刊发呢?
我查阅了一下发稿邮箱上的“痕迹”,文章题目是《我的“师傅”是后浪》,这是《中国教师报》在叙事者群里的征稿。
准备采用的这篇文章,是写我向孙翠苗等老师学习的一段经历:最近五六年来,我很多情况下在像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教育艺术乃至教育情怀。像孙老师学习,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素材,透过这个素材,我看到了一名老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个素材,曾经被我写过多次,但每次都不理想。这些不理想的写作,也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在不断总结和完善提升着自己的这种教育人生。这是一个无数次被梳理和提升的过程,写得有数次,思考的更是无数次!
其实,《中国教师报》还登过我的另外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从三到万》,写我诵读经典努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事情。这也是通过叙事者群转发的《中国教师报》关于“死磕”的征文,这篇文章是我十几年诵读经典自我修行的一种缩影。另外一篇,是《108道题与“假作业”》,有关于题海战术,有感于一位教研员的一次教研报告。其实,这是我从教几十年来,一直都在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我学写教育教学叙事,非常庆幸纸质媒体选用我的稿件,但我的写作不以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为目的。我坚持写,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每次通过叙事文字的梳理,我都收获一些感动,收获一些扬长避短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的推进。
我不是不需要纸质媒体发表的鼓励,作为一名有多年投稿经验的我,知道一篇文章被选中就像是彩票中大奖一样概率很低。我会认真看熟悉的几位博友的点赞和留评,我也会为新浪博客首页编辑的推荐感动。我的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是为了更好陪伴所教学生成长,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天赋使命,为了自己心灵的舒坦。读写的苦于累,我都可以不在乎。因为一个教师的勇于登攀,是最有价值的自利利他行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