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215:一个沉迷自创绘画的孩子
(2020-09-24 21:35:0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215:一个沉迷自创绘画的孩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的严格要求和引导激励学生。
学生,是有一个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孩子组成。找到那些最早被关注的同学,可以看到这种历程和教师心路历程的变化。
一
我说:“对不起来晚了的同学,因为他们听课听得不全!”鉴于也有一两个同学分心,我也表达了同样的遗憾:“对不住管不住自己的同学,因为老师魅力不够,或者教法和管理水平无法让他集中精力。对于这两类同学,老师都感到非常愧疚,希望每个同学帮帮这样的同学,也更好帮助自己!”
二
记得上次,前一节课下课晚了,孙跃启对我说:“老师,我们上厕所!”
“上厕所还用说吗?快去!”
“刚下课,怕回来晚了。”
“你在这里越耽误时间,不是回来的越晚吗?快去,回来晚了,让你站着!”那次也是他们两个一块吧。
三
记得第一次上课,仇玉茹问:“不完成作业怎么办?”
我说:“特殊处理!”
同学们奇怪地要听下去,我说就是学案上达不到300字的请家长签字“以后作业不用做了!我想,没有学生愿意给辛勤养育自己的父母找麻烦吧!”
也就是那一节课,孙跃启只是写了一百来个字。
桌子上摆着一个盛放颜料的花盘,手上和脸上,都是墨汁色。
后来,我知道他给每个教师,画了一幅自己创作的话。
后来听说,他读过很多书。我看了他画的不同的话,虽然缺乏功力,无师自通画出这么形态各异的话,还是一个奇迹。我利用业余时间学画三年多了,还达不到他的这种创作且有些像样的水平。
我想自己定的那个不写够三百字就让家长签字,那是行不通的。还是尽快了解学生,才能在教学和管理上因材施教。
刚刚接过这两个班,因为分教材分作业本还有清理图书,还有其他临时性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学生的了解始终没有到位。
四
其实,最早关注孙跃启和陈在成,是在图书借阅中。
因为兼图书管理员,一接过两个班的地理教学,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让学生利用初二功课不紧张的机会读书,到了初三就没有时间了。
孙菁爽、仇玉茹和曹紫轩是最先响应的。本着开卷有益的原则,没有想让他们写读后感的。
后来,发现他们一本书一两天就看完了,觉得有点太粗疏。后来,看到孙跃启和陈在成看书,更是如此。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写读后感。一开始要求写一百字,几个同学觉得难写,就降低到了五十个字,也没有写的。
因为这个原因,图书借阅也搁浅了。
如果有机会,还是恢复制度:两周借一次的,不用写读后感。不到两周时间借还的,需要写读后感。
五
看着这种状况,我有一种沮丧——我怀疑让他们写读后感错了,不然的话他们会拿着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用功呢!
一次,我在校园里见到姜茂琳和韩鑫奥,希望他们将每天布置熟记五个省区的简称名称位置轮廓形状和省会城市以及月考范围告诉同学们。韩鑫奥竟然推荐说:“你让孙跃启和陈在成布置啊!”
“他们心思就不在学习上!”我这样说的时候,这个见了我就躲着的韩鑫奥也是不太用功,默写省会城市省区名称简称等,不会的太多,几乎就是不用心学习。
说完全不用心也不对,他给每个老师画那幅画的时候,一定倾注了他全部的才华和热情。六七个教师,每个人的画都不同,这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另外在地理课学习上,他喜欢记忆那些省级行政区轮廓的比喻,可惜的是就是他喜欢的这种也不能很好的坚持,只是记住了其中一部分。
好几位老师,包括我,都将孙跃启同学赠送的绘画铁挂到了墙上或其他可以随时看到的地方。这幅包含着孙跃启同学情怀的画,何时给我更多启迪呢?
姜茂琳是用功的,我希望有六七个这样的同学,能把一个班集体的学习地理的氛围带动起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