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206:复习+学案导学

(2020-09-19 10:27:2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206:复习+学案导学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号(或你的学习目标)

复习(背过了的,直接默写上;没有背过的同学,请在学案纸的背面抄写一遍,以前大家做得挺好,继续努力):1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为(    )亿人。

2、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是(    )(    )(     )。

3、人口多的优势是(         )(       );人口多的劣势是(           )(回答出三点即可)等的需求巨大,给我国(     )(      )和(      )带来了沉重压力。

4、我国关于人口的基本国策是(      ),这项国策的基本内容是(       )(        )。虽然我国每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每年人口增长数较大,原因是我国(       )。

5、我国的东西部人口密度不同分界线:(     )省的(    )到(    )省的(     )的一条直线。

6、我国有(    )个民族,有(    )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以生产滩羊闻名的是(        )自治区,其中主要少数民族为(    )族。

7、泼水节是(     )族的节日,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的南部。雪顿节是(    )族的节日,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那里位于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那达慕大会是(     )族的节日,呼麦是(    )族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元宵节,最早是(    )族的传统节日。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   )部和(   )部。

8、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等边疆地区。

 

 

自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一、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欣赏课本242.1图中几种比较典型的地形区景观图,看看我们这里,接近其中的哪一种或两种地形区景观,为什么?或者说,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种?随着学习,你会有自己更加正确的选择!

看课本25页,人们把纵横交错的山脉称为(     ),在骨架构成的“网格中有(   )(    )(    )和(    )。

我们先来认识学习这些骨架(山脉)的名称、走向和位置,这些掌握好了,与它们位置有关的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就比较好记了。

东西走向的平行山脉有三列:最北一列是天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阴山(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间一列是昆仑山(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交界线上)和秦岭(横穿陕西省南部),南边一列是南岭(位于广东省北部湖南省和江西省南部)。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两列:阿尔泰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祁连山(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处)。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太行山(河北省和山西省分界线上)、巫山(位于湖北省西部)、雪峰山(位于湖南省)。中间的两列是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东部,位于中国和朝鲜分界线附近)和武夷山(大致位于福建省境内,也可说是接近江西省和福建省分界线)。

2.2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通常把(    )(      )和(           )统称为山区,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平原面积仅占(    )多一点。

262.3图,明确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我国占面积最大的三种地形类型分别是(    )(    )(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劣势是(            )(回答两种,不利于发展哪两种产业),优势是有利于发展(               )(回答出有利于发展的三种产业,参看课本和插图2.42.5

练习作业:1、在山脉空白图上,填注十六列山脉的名称,填注四高原、四盆地和三平原、一丘陵。2、自学后,填充课本28页表格

3、太行山两侧是(    )省和(   )省,祁连山北侧是(   )自治区南侧是(    )省,武夷山位于(   )省和(   )省交界处,昆仑山位于(       )自治区和(     )自治区交界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