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150:管窥民国大师们的故事

(2020-08-11 21:46:50)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150:管窥民国大师们的故事

诵读经典,如读《论语》《道德经》等,是与大师的心灵对话,这一点我是有深刻体会的。了解了大师们的心灵,更想知道一些大师们相关的人生故事:特别是那些紧要的关头(对自身对他人和社会),他们是怎么选择取舍和努力的。

于是,我在健康身心学习英语的暑假中,就沉浸在岳南所讲的民国大师们的故事中。更希望,不仅仅是沉浸,更希望有一颗真善美的种子,于这种影响和浸润中扎根发芽并成长着。

文化探究与传承

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一个前提,就是有文化的存在。孔子为弟子们准备的文化大餐之一,一者是《诗经》,二者是自己修订的《春秋》。这两部书,是历史与文学、哲学与伦理学杂糅在一起的。

在前行中,特别是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越需要有文化的支撑,这就有一种文化研究的使命需要有人去承担。这种研究成果,成为整个国家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滋养。任何文化和科学探究,都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而且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去攻坚破难,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三百年来一大才子”陈寅恪,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他的博学,来自于他的广泛的阅读。他的批注,他的大藏经的遗失,他的对于课堂严谨,他的对历史和现实的明察秋毫,他的对人对事的民族文化气节,他的率真和平凡言行中的睿智,通过岳南先生的描述,恍如就在眼前。

这个被所有人敬重的大才子,达到这一步没有其他捷径,就是辛勤的付出。出名的不仅是他的博学,而且有他的认真细心和中肯。他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他的情绪念头言行中的种种,堪称后辈学人效法的典范。

读了有关他的文字,常常回想起他的种种故事,联想自己学习历史哲学中的种种,也想像他那样对历史进行深入钻研,从中汲取可以服务于自身和社会的智慧与力量。想起自己曾经动过的抄读《史记》的念头,期望有那么一天,我真正落实起来。

仔细阅读回味大师们的故事,每每想到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大师们之所以有大成就,与他们的学养有关,更与他们的修养有关。在吃饭看病都成问题的境遇下,他们依然热爱传授他们的学识,依然坚持着艰苦卓绝的研究,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完善充实着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框架结构。

文化的大厦,不是一个人所能成就的,就像是《论语》所呈现的孔子文化一样,是以孔子为主诸多弟子为辅的传承才形成的。这些优秀的文化大师,有着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基础,在血与火的历史文化嬗变中,他们是文化学人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人生经验与教训

正像是《论语》没有遮掩孔子与其弟子们的瑕疵一样,这本书也没有遮掩众位大师身心上的缺点和不足。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展示了中卫大师鲜活的人生。真正优秀的大师,应该不仅仅以知识文化技能传世,更应该用他们的人生阅历,给尊重他们文化知识技能的后人,做一个更好成长榜样。他们的优点,可供我们学习。他们的缺点和教训,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即所谓的前车之鉴。

我读这本书,读的很慢。特别是在重要节点上,作者对大师们的选择见识和取舍,我都认真读并揣摩,甚至我会设身处地去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办?真理道义担当气节,每个人都会说,为什么有人丧失了,有人坚守着,他们的历练,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读书,不仅仅是知道,更主要的是做到。属于天赋使命的,即使自己能力见识不足,也当千方百计补齐短板去承担之践行之。

三卷书,只是浏览完了两卷,一些体会和感悟也是肤浅的,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能有些新的收获,不仅仅是沉浸在故事中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