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147:暑期读写学漫笔

(2020-08-08 21:53:3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147:暑期读写学漫笔

过了秋分,我似乎觉得自己懒了,意志力和毅力也没有那么强健了。默写的任务常常打折扣,躺着看电视的时间躲起来。唯一感到高兴的是,识记英语单词的效率提高了,一篇30个英语陌生单词的短文,估计明天就能默写过,累计一下也就用了四天时间,可以说平均每天可以识记六个陌生单词了。随着爬行的练习,自己压腿感觉有些长进。

不让自己太安逸一文写了,我继续在想,这种不要太安逸:包括身体,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都需要唤醒——主要通过抻筋,让肌肉气血神经发挥正常功能。同时,还包括自己完善知识技能结构方面的学习。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要通过做事情和读写,让它们得到充分的锻炼,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遭。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说,人生的意义不适索取而是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奉献莫过于奉献一种自我管理完善提升的法子。当然这种方法及其内容,包括身体和心灵能力等各个方面。

我想到传统文化中的理念: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我就是从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完善开始的,也就是从这些身边小事细节入手。

越是走进蔡元培、胡适等教育文化大师们的心灵深处,越感到自己在诵读经典关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所作是对的。从陈寅恪、董作宾等历史学和考古学大师那里,我找到一个人国家和民族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从民国期间文化大师们的种种得失,我发现仅仅拥有一种民族文化还是不够,更需要每个人文化人将这种自信雕刻到自己的骨子里,影响浸润自己不断成长的人生。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对世界一切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基础上的,相互学习借鉴和灵活应用。在困难挫折面前,首先是自救而且是不遗余力的顽强智慧的自救,才能赢得志同道合者的帮助或施以援手。

面对《中国教师报》关于“那个学生”和“那个后浪”的征文,我有一种写作和投稿的冲动:在漫长的学写教育叙事过程中,每篇文章,都与那个学生或老师有关。虽然这些文章中,没有将这个学生和教师的故事生动展示出来,但是在我生命里和心灵深处,正是由于这些对我起到促进作用的学生老师,一直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和智慧之一。

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此刻却感觉“写到用时方恨少”。这方面的素材,竟然显得特别少,我的学写教育叙事总是有一种疲于应付的感觉。我的文章中,总是缺乏那么一种高度深度和广度,因为这种视野和理念上的缺失,自然让我看不到教育人生中这些丰富的素材。随着我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坚持每日一文,已经快有五年了,我希望在保持一种良好状态的情况下提升一下。这种征文是一种促进,假期的空闲时间是让我得以有精力思考提炼。

比如枣庄的赵启航老师,就是让我感动的“后浪”之一。这种感动,就是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他的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一种鼓舞,也成了鞭策我更好成长的动力。具体而言,就是他的抄读经典和练习写字,还有他的虔敬和四处拜师学习以及对家庭学生的种种尽责。我曾经的努力是一种自我探索,他给自己找到了相应的可以指点的老师。我们在前行中有很多相似点中,也有很多不少差异处,比如身心状况的他比价强健和外向。我唯一长处的,就是读书多一点早一点,其实也是我一种不善于与人交往使然,不是为了学习成长而是为了打发时光。这一点,是需要好好矫正的,这也是学写教育教学叙事主旨决定的,即行知合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