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34:成长始终在,关键在把握
(2020-07-28 20:35:5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134:成长始终在,关键在把握
我总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可以归结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自己学着做一名最优秀的学生。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以下内容,是我在助人和自助方面的一点心得。
得中考讯后
近日得到王华老师报喜:8.1班过了19人。想到当初的努力,想到王华张道亮老师等的帮助,想到孙翠苗老师一直帮助指导学生,总算有了一个可以交代的结果。8.2班,有几个同学考得不够理想,也是无力改变的事实。一者考试发挥,一者个人复习达到的状态,当然这些都决定于学生对这门功课的热情和学习潜力。8.1班有考得不够理想的吗?不得而知。
记得考前,嘱咐学生:在考场上有个正常发挥就是成功。
复习每个细节每件小事,都做好了,自己的热情和潜能保持在一种最好状态,一切考试乃至成绩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素质的重要性,让我再次感触到。临时抱佛脚不行,心态情绪念头言行不经过严格训练改善提升不行。既然是“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自己就要检点无论何时何地自己是否处于一种趋于至善的境界。《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篇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心善潇,正善治,动善时,事善能。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知无奈而警醒
很多时候,人常常感到无奈。
比如我的冠心病和肠胃不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的起居和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因为肠胃不好,每天都要在凌晨五点起床。因为冠心病,一切重体力和脑力活动,都得注意是否能承受。不仅如此,而且深挖自己习性中的一切病根:每天一早醒来,就通过诵读《地藏经》,从这部经典中找到学习的榜样——做人做事方面的,学习方法途径方面的。
“人无弃人,物无弃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这几天常让我想起。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颗平常心和无分别心,《道德经》中的榜样,是比较完备 。“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对他人的不抛弃不放弃,也激发自己对于身心改过自新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救人或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冲着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极致就是“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的生命共同体中的真切感受和觉悟。
不管是做教师的不如意,还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不如意,都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时时提醒自己,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提升,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和社会。人格,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认识到这一点更容易落实《地藏经》和相关其他传统文化理念的践行。
最近稍微用力搬运家居,就感到心脏部位不适,让自己不得不做深刻反省。如果身体受伤,不仅工作生活人生受限,甚至缩短生命。虽然自己生命,于他人和社会意义不适那么重大,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希望去除身心中的杂质做一个最优秀的自己而言,却是自断前行之路,是一种偷懒和懈怠的表现,似乎是与努力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原则相违背。
比如我的学习英语,就是每天学习4个单词,多一个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实际上,接到一篇新的美文,自己有两天是非常痛苦的。抄写着自己找不到规律的单词,因为陌生,常常抄错或解读错误。比如今天的解读,在这篇有79个单词的美文中,已经出现了四五处错误:或者单词抄错,或者音标弄错,或者不该连在一起的字母连在了一起,或者对句子或者次序的理解总是感到有不顺畅的地方。当我累了倦了,出现抵触情绪了,我就读《南渡北归》,就健步走或吃西瓜,或者诵读经典压腿等。总之,我千方百计将自己,处于一种保持热情和有可以挖掘潜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