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10:我与“天天”的读后感(1)
(2020-07-07 11:35:3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110: 我与“天天”的读后感(1)
“天天”是一个坚持写读后感学生的化名,他今年报考了职业高中,告别了近四年的母校,也就中断了他坚持近一年的天天写读后感。
之后,我觉得自己与天天有缘。想到他说过的“老师,我很崇拜您!”我相信了,我教了很多学生,没有哪一个像天天一样,写了读后感都交给我存档。有时一天因为看了两本书,他会写两篇读后感。
随着天天离校的时间变长,我真的有些想天天了。于是,决定写与天天的故事,实际上就是阅读和读后感引发的故事。
告别
职业学校招生时,招生办就临时设在图书室。
很多学生在报名和选择志愿时,我都感受到了家长的参与。虽然家长们都说,尊重孩子的意见,但是我分明看到那份不放心,更看到这些十五六岁的同学们的暴露无遗的举棋不定。
“我报机电一体化!”天天报名时,就在我身边这样同招生的领导说,显得那样淡定从容。
最后两篇读后感,都在二百字到三百字。其中有一篇是关于《安徒生传》的,即使我坚持每日一篇千字文已经四年多了,有十几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有一百多篇被推荐到新浪博客,我觉得要我去写也不会比天天好到哪里去。
天天的读后感,我起初的十几篇,我都认真看,后来就等他写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给他钉起来存放到我专门的读后感档案盒里。我给天天说:“这里面,都是各级优秀读者的读后感,新的读者参与进来,都将这些读后感展示给他们看,作为学习的范本。”
“老师,那天我来到图书室,就是那么随嘴一问,没想到您能够同意我借书的!”天天这样说着,可以想象得到,他已经把一年多前的那次开始,当成了人生中一种美好的记忆。
“到了职业学校,也要坚持读书啊!同时,也要坚持写读后感,千万不要放下啊!”
“其实,在家里我也是天天坚持读书的,家长也给我买了一些书。”天天的话,让我觉得他长大了。
开始
“老师,我能天天来借书吗?我实在学不下去了,我不愿意打扰老师和同学们,他们也基本不理我了。”天天最初见到我,关于要看书的表述,让我揪心。十四五岁,这是最需要关注的年龄,天天却强烈感受到他人的不愿待见,也感受到自己与他人沟通的困难。
我怕天天将看书当成一种躲避学习的方法途径,与他谈好条件,就是每读一本书必须写一篇读后感。我看到他挠头,也担心他放弃了这种读书的渴望。于是循循善诱地说:“你可以写一百字以上的读后感!”“一百字,这么多啊!”对于从来不写作业的天天,这也是一个大篇幅。我说:“你要用两三句话写书中的内容,再用两三句话写自己的收获感悟心得,其实就超过一百字了!”
“那好!我试试吧。”
“这本书,给我烧脑的感觉,我还从来没有看过脑洞这么大的一本书。其实,我还是挺害怕地壳下有地底人,还有异能这种玩意。这就是我写的读这本书的感悟,别一本书您就当做我从来都没有看过这本书,拜托!”这是天天最初写的读后感中的一篇,刚好够一百字,摘录的时候,我把几个凑字数的字删除了。下面写的日期,是2019年3月26日。
说是读后感,更像是给我的一个交代。有些话,就是冲着我说的。天天不是我班上的学生,我们之间的交流,却超过了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般的交流。我们谈如何更好读书,如何更好做事做人,就像是两个读者之间的切磋。
说着这话的时候,我常常让他看我的新浪博客上,写了近两千篇的学写教育教学叙事。
天天因为经常借书的缘故,也答应做了2016级的图书管理员。这个级部,那位同学来借书,天天负责做管理。
从借阅的图书登记中,我看到同学们都喜欢猎奇:一开始都是借阅什么“之谜”之类的书籍。
天天精力不在学习上,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记得他给自己定的读书目标,就是做一个正常人。天天这么大胆地通过读后感袒露自己,让我觉得天天就是另一个我。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心中就有一种感觉:我就要你了。要问我为什么拿《病态心理分析》——朋友是美好的,有病态心理的朋友,就是一朵奇葩。爱某某物品,爱到发疯。爱某某某物品,爱到神志不清。怎么办?只有这本《病态心理分析》可以帮我。对了,他有三重人格……读后感就是五星,必须五星,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