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96:学会呵护思维力
(2020-06-30 08:55:4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96:学会呵护思维力
思维力中有悲悯和智慧,思维力更需要用心血滋养。
具有优秀思维力和学习力的同学,自身勤奋刻苦爱钻研的精神,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老师的正确引导了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答案是唯一的吗?
今天凌晨,我又在为一个问题思考:
为实现长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中下游河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上面发下来的参考答案是“洪涝”,我自己制定的答案是“水污染”,同时认可“洪涝”。师傅孙老师在判答案的时候,将“水污染”判错。
学生不解,问我,且找出课本上的原话为证。我觉得学生讲的有道理,我制定答案也有道理。于是想找孙老师请教:“为什么答案是唯一的”。
“为直觉就是洪涝啊!”
我提出课本上的证据。
“课本上也是将洪涝放在水污染前面的啊!”
如果说有主次,我认可。
地理问题,综合性非常强。比如一个地区的气候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分析从纬度、海陆和地形等方面,分析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想起前几天一个学生问我一道题:2月份,内蒙古冰雪刚刚融化黄土高原上桃花已经开败了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影响主要原因是冬季风而不是纬度因素,让人非常难以理解。只能解释为了,二月份是冬季风盛行,所以冬季风的作用更大。
事后我思考,这种缺乏推理支撑的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对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是没有帮助的,所以我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但是我并不建议普及这种解题思路。
有时,在做中考题模拟题时,我和学生做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如何也无法达到一致。这种情况下,我让自己陪着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看法,在情况不明确的情况下,肯定学生思路,并不给出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屈从于参考答案,或者就认为自己的答案才真正正确,都是有害的。存疑,也是我们教学的一种策略。只是这样的问题,就不给全班同学统一讲解了,教师只是引路人,不是帮你开路的人,还要学会自己开路,避免答题暗礁和旋涡,又要保持正确的航向。
人生如江湖,学习做题也是。避开险滩暗礁,不是怯懦而是一种生存发展的悲悯和智慧。珍惜自己,敬畏大自然,敬畏师生,都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老师主动承认错误,是老师觉悟境界高。老师错了,在暂时理解好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让老师承认错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我们坚持真理就好了。我想,这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最好诠释!
拨云见日看“京张铁路”
我是对关注的问题,研究的比较精细,对某些问题总是浏览其粗枝大叶,有时不免粗枝大叶到荒唐。
比如小学念书时,语文老师私下问我:“你怎么理解《中马友谊井》中的‘中马’”
“‘中马’就是马的中间——”我这样说着,连自己都被这奇异的理解吓着了。老师不再问,我也就没有了下文。
后来,读马南邨的《从三到万》,看到里面的一个人物,刚学了“一二三”的写法,便异想天开地以为,万字就是画一万道横杠。现在想来,自己的头脑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想法。
京张铁路,在我头脑中觉得就是北京到石家庄的。石家庄里,怎么也没有“张”字啊!
这次领着学生做中考复习题,其中一个读图题,就是分析张家口发展冰雪产业的优势。我这时看着地图,才觉得有些不对——石家庄在北京的西南边啊,怎么在西北了?
才猛然醒悟:张家口不是石家庄。
课堂上,我教了三年的卢延澎,是我的得意弟子之一,竟然将他的名字,近十来次的叫成了“卢文凯”。卢文凯,也是我教过的一个得意弟子,只是那是近二十年以前的事情了。
看图上发现,京张铁路经过居庸关和八达岭长城,感觉很有意义,于是上网搜,发现京张铁路是詹天佑设计的,中国人独立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成了京包线的一部分。
京张高铁也已经建成了,中国人在高铁建设中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目睹沧桑巨变,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中华儿女应该也可以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