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071:用好资源,攻坚破难
地理复习过去一轮二轮,到了离中考只有二三十天的关键阶段。
笔者谈一下如何利用师生现有资源,比如资料和教与学的能力。
因人而宜,一人一策
我是带着花镜、拿着放大镜和小猿搜题做题的人,每套题要耗用我四十分钟。
现在的卷子,做得多了,就见得到重复。
为了提高每份试卷的利用率,我常常坚持写教育教学叙事,总结每份试卷的特点和应用策略。
上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任务,就是一边背讲义版上的重点梳理,一边做卷子。目的是,通过做卷子,提高灵活应用能力;通过看重点梳理,做到对基础性知识无疏漏覆盖。给不同能力的同学,制定策略。基础好的,两个方面都要落实好。基础弱一点的,可以偏重于重点梳理。居于中游的同学,参照两大类同学的做法,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正确复习有付出更有收获,重在提高效率。
除了复习容易出错的问题,就是结合一个问题如西气东输,对不同地区经济合作优势互补等进行分析,起到举一反三提高能力的目的。
查缺补漏,贵在及时
复习处于一种白热化状态,每个同学和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师不能想当然。
课堂检查提问,可以了解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作为一名年龄较大教师,这种洞察力和及时调整的能力,都相对落后。那么建立一个检查渠道,利用课余相对充裕的时间,仔细了解分析学情,为下一节课和以后的复习充实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
老师觉得简单,不复习或不检查不重点讲练,可能考试时这是出问题最多的地方。复课后的摸底考试,还有检查学生作业,我发现这个问题。老师认为简单了,那是针对整体情况而言,有些粗心的同学基础薄弱的同学,这些问题对他们而言,可能还是一个难点甚至是难关。通过课上集体补补课,做一种巩固基础的同时进行拓展延伸,或者单独找部分或个别同学补补课,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看课堂或课下的重点作业,还可以看到与学生的情绪心态和当前的学习行为习惯。比如那些看上去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的毛躁,那些行对落后同学的努力,还有那些努力的同学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不仅出现在好学生身上,落后学生身上也有,都涉及思想教育和管理艺术。
注重课堂学习情况,还促进师生探讨。查缺补漏,不仅查找学生学习粗疏和疏漏,也查找教师知识结构和精讲点拨不到位的地方。利用课余时间,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升弥补,达到师生双方面的提升,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