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66: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2020-06-13 22:08:0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66: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
东德西德之间的分界墙推倒的前一天,一个人因为越界被卫兵开枪打死了。
这位士兵,被告上了法庭。士兵申诉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
“作为士兵,执行命令,向越界者开枪是对的,但是你有将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但是你选择了瞄准越界者的要害。”
看过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像极了这个开枪的士兵。我没有自己的灵魂思考与判断,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机械的执行命令。我感到自己悲哀的同时,也感到那些撞到自己“枪口”下人的不幸。
不管是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中。这些规则,有些是非常科学合理有益的,有些却像是“向越界者开枪”需要剔除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管是法律、制度还是规则,在中国传统年文化中都属于“礼”的范畴。孔子被称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礼仪大师,他曾经说过:“人而无仁,如礼何?”意思是没有悲悯情怀的人,仅仅照着法律制度或规则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去做,最终也不能起到完善提升自己和利益他人社会的最终目的的。
记者采访采访黄磊老师:“黄老师,您最怕失去什么?”
黄磊老师说:“我最怕失去慈悲心!”
这句话,当时给我强烈的震撼。至今,我依然觉得此话言犹在耳。
孔子曾经非常具体论述道:“无苟食见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有形的法律制度和规则制约下,同时我们都有面对种种“越界者”的机会,我们都有将自己的“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力,也有接受朝着对方“要害”部门扣动自己扳机的“命令”。可能,我们不会像那位东西德边境上的卫兵一样,会受到起诉并注重受到更高法律的宣判和制裁,但是我们终将都会无处不在的道德律的宣判。正所谓:“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领导者,就是做官的人,就是从政者。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不是。领导者,又有一个称谓即管理者。在很长一段人生历程中,我的心中有很多“领导”,不管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上,唯独没有我自己。我以“领导”的名义和要求,努力做好种种的事情。忙碌过后,静下来的时光里,我发现自己迷失了自己,就像是海面上一艘随风飘荡的小船。年轻时,我还自己安慰自己,我把这些“领导”或法律制度规则要求的事情,都努力做好了,我就可以做最优秀的自己了。后来,我发现这些“领导”或法律制度规则的要求,在我人生成长历程中,有着相互矛盾冲突之处,按图索骥,我永远到不了属于自我的成功和彼岸。
孔子与子贡的对话,让我受到启发:
孔子问子贡:“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者吗?”
子贡说:“是啊!”
孔子说:“我不是一个以博学为目的人,我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人。”
悲悯和悲悯的智慧与力量,就是我们每个人生命自我完善提升中,需要坚守的一以贯之。
我们向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学习,我们学习一切优秀他人,都是为了完善提升自己的这种悲悯情怀,都是为了让这种悲悯情怀有更多真善美朝向的内涵。
有陌生的朋友问我“赵老师是领导啊?”
我会调侃“我是我自己的领导,领导了一个人,就是我自己!我每天都在忙着教育管理好自己!”
这种做自己领导的意识,不是太强了,而是太淡了。
在官场中,那些位高权重者,终日惕惕。作为一名在官场中没有职位的人,要努力完善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品行境界,实际上个人肩上的担子同样重大,可以用任重道远和如履薄冰来形容。
调整自己“枪口”的位置和朝向,不仅有利于自己更好做人做事,也利于他人更好做人做事!
当我们积极主动,在合适的场合“将枪口抬高一厘米”,我们就会发现:当我对他人和社会温柔以待的时候,其实人生中更多成长的美好,也会在不经意间遇到更加美好的自己。这样的前行中,我们会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