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50:看得见彼此的感念
(2020-06-03 08:52:5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50:看得见彼此的感念
自觉站着的同学
聪帮我搬本子的时候,抽空走掉了。
我想起一件事情,聪的喜欢钻研。记得他的地理思维有时出奇的好,我想他一定也做过种种努力。
那个中午自习时光里,我让他帮助同学提问问题。他提问得有模有样,循循善诱的样子。
他的这次抽空走掉,不是品性坏,而是行为习惯问题。这个孩子,在家里也是没有眼前活路——不会主动干,乃至消极对待劳动的那种。
就像是不少同学,消极对待学习,不是天性懒惰,而是缺乏这各方面的积极进行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训练。
所以,同学们站起来不会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陪着同学们一起回答。陪着思考,与告诉同学答案不一样。有些题,不需要教师陪着思考,只要有同学告诉他答案就行了。地理课标要求,要进行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思维过程很重要,陪着学生回答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常见的地理教学发。
这种陪着回答问题,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引而不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回忆思考推理时间,也给其他作为听众的同学留出同样的自主学习空间。
聪的这种行为,自然应该有所警觉。我没有批评聪,而是表扬了十来个班里积极参与搬书搬本子的同学。有时,批评或者引导激励都要不着痕迹才好!
让聪回答问题时,聪有些扭捏的站起来:“老师,我没有试卷!”
“难为没有卷子的同学了!”我事先下了通知,或者忘了,或者卷子找不到了。这样的学生,竟然有十个。
看到几个小随便,心中有不快,更应该看到同学们并非有意为之。
张敬薇同学等同学,没有正确回答问题,站在那里不坐下,影响了她后面好几个同学。这就是一种力量,让我感动的力量。
更积极的交流互动
收缴作业并批阅,线上教学并不太适合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互动的细碎,因为在这细碎中,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灵活应用得以体现。并非简单的一问一答,或者订正答案就能理解,更多的事需要弥补欠缺的,需要相应的铺路搭桥。
8.2班,课代表王佳栋全部收齐;8.1班,课代表孙艺翡也很快将作业收缴上来,而且有了一个没有交作业的明细。
看着十个没有交作业的,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没有!”同学的回答率真干脆。
利用复课检测卷进行巩固提升前,我曾经找过不同层次的同学交流。
孙艺翡、贾梦雪、陈敬迪和翟兆萌等,他们说:“要考满分!”
“我面对的是中等难度的,所以建议你们自己主动‘刷题’”
我这样回答学生,之后陷入深思:我怎么样在课堂上有效引导激励这些同学呢?
也是这些同学,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卷子上的图文资源进行拔高训练。重点在经纬网和公转轨道路上做了文章,事后觉得效果挺好。
我想到了自己曾经写过的大量地理学科类的教育教学叙事,对于我锁定问题正确引导激励起到了奠基作用。
记得上课前,为了不至于天马行空,我开始写预案,就是在这种写预案的过程中,关于经纬网和等高线图的问题更加明确了。不仅让自己有了上好课的底气,而且为课上教学铺平了道路。
为了上好课,讲直播课的老师,三五次试讲准备,作为复课的自己,更应该做到面对学生无怨无悔!
检查学生交上来的卷子,发现本州的州多了三点水旁,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