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05:做学生“真”朋友
(2020-05-06 21:16:1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005:做学生“真”朋友
与学生相处的秘籍
“我不是那种比较严厉的老师,怎么与学生相处才好呢?”
“你就做学生的‘真’朋友!一切问题,学生就帮你解决了。”这是叙事者团队一位老师传授我的“秘籍”。
我常光顾这位老师的博客,探寻做学生“真”朋友的经验。
一个个学生的音容笑貌,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家里的故事,都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
读着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我感受到一种的大爱与悲悯。
这些同样曾闪烁在自己心中的点点滴滴,却被销蚀殆尽。我的教育教学,就像是植物没了根,怎么会枝繁叶茂,更不会繁花似锦硕果累累!
凭着对读写的兴趣,凭着天天坚持学习优秀榜样,我也学着记录学生成长的美好。这是贮藏心灵的阳光,在这是走出成长泥沼的智慧和力量。
千百度里去寻“真”
“真”,我已经很难做到了。三十二年的教学生涯,不知不觉中,这种“真”已经被蒙上了灰尘。我拿起笔来,首先从检点自身的私心杂念开始,一言一行乃至情绪念头等等,都在我的审视范围,都在我的擦拭之列。
慢慢的,我的心开始变得敞亮,我的眼睛的阴翳被逐渐清理。
“真”,是在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基础上,站在学生更好成长角度的引导激励。
聪明才智和能力,在自私自利的泥沼里消耗殆尽,就没有精力和能力在“真”字上做文章了。
那个时候,我常常翻看叙事者团队里众多优秀老师的文章,向这个老师学说话,从另一个老师身上学习布局谋篇。一个课堂教学模式,一种师生互动的方式,都被我反复观摩学习。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模仿学习,努力形成着立足自身特色。
这是一个采集教育真善美之花种子的过程,也是让这种教育之花在我心田中扎根的过程。
别人的教育教学园地,已经姹紫嫣红,我却是在拓荒开垦,一遍遍耕耘,寻找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庄稼的种子。半年过去了,我终于写出了有点雏形的学生成长故事。看着这些“学生成长故事”,我常常回顾起相应的自身成长历程,也是我专业成长路上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真”朋友重在“做”
学写“学生成长故事”,写非常重要,做更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教育教学艺术过硬。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曾通过录制视频和录音,反复试听修改完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为了上好一节课,我要先后试讲至少三次以上,大概在一周前就要开始试讲,这样到上课前才能拿出让自己和学生都满意的成品。加上正式讲课的次数,每个课时内容,我都要讲五遍以上。
涉及知识点较多的课,我就学着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也不是一蹴而就,一般一个拿到课堂上用的思维导图,也是修改两三遍以上。因为这个思维导图,既要体现教材内容,又要突出教与学的特色,既要合乎教材内容又要照顾到师生的实际情况。有了思维导图,不至于讲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学生学习也可以按图索骥。
结业复习,要突出温故知新,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要根据往年的中考题汇编确定上课模式。除了发挥小助手的引领带动作用外,集中对重点难点拓展题进行攻关。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参考,我就先找个别同学试讲,有了成功的经验,再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同学授课。
每次进教室,都要找出这个班集体中三个以上的闪光点,找出一个需要引导激励的所在。对于每个学生,教师对其兴趣爱好优点都要做到如数家珍,随时准备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没有抽象的教师,也没有抽象的学生,对自身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建立在生命个体动态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了解不断调适,是教学相长生命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