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91:倾听生命中的智慧
(2020-04-30 21:03:2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91:倾听生命中的智慧
身体比大脑聪明,它又是如何展示这份聪明呢?
最近三次到学校打扫卫生:
充分准备的安然无恙
第一次,去清理走廊和墙壁上的污渍。通知,提前几天就接到了。那时,我担心自己能不能承受这种劳动负荷。家里的玻璃,我一直没有擦,就是因为身心不堪重负——最后一根稻草的重负。
不能不试试,去之前,我甚至多次考虑劳动时的动作方式,尽量少给心脏增加负担。我甚至无数次想象劳动的节奏,一上一下循环运动,怎么借借力而不用身体拙力,这是我学练太极拳以来比较拿手的自我调节。
那天,一直干了两个多小时,我竟然没有感觉难受,我甚至都被自己惊到了。
不以为意后的难受
第二次打扫卫生,我就没有先前的谨慎,因为有上一次安然无恙做基础。
第二次,是前一天晚上临时决定的。
最先准备的使用吸铁石玻璃擦,遇到新教学楼的双层玻璃,根本没法用。同事告诉我:“我也遇到这种情况。”
我回图书室换了可旋转拖把,希望可以用它清理玻璃上的污垢。
擦过以后,玻璃上的灰尘少了,留下了另一种“拖”过的污垢。“赵老师,你别擦了。你歇歇我弄吧!”沈老师让我歇着,他从家里带来了工具,擦过后玻璃干干净净的,我看着也喜欢。
想着,这次没有干过多少活,就用吸铁石玻璃擦,擦起了综合楼图书室的玻璃。大概干了半个小时吧,把一个玻璃擦干净了,看看时间快到十一点,我怕身体吃不消,就回家了。
到了傍晚,我感到心脏部位不舒服。与上午的打扫卫生有关系吗?若有关系,当时怎么没有感觉。若没有关系,如果上午没有打扫卫生劳动,可能不会有心脏部位的不适,起码不会这么明显。
第三次,竟然没事
第三次到校擦玻璃,我本来打算最少擦两个玻璃窗就行了,弄好了就全部擦了。
到了以后,我擦第一个玻璃窗,发现用了半个小时。一共五个玻璃窗,想到要用两个半小时,九点到校想到要十一点半才完工,就想到干一部分吧。上次心脏部位难受,让自己心有余悸。
我不再想能不能完工的问题,而是沉浸在一种劳动的快乐中。一方面是玻璃变得干净了,另一方面我感到自己身体上孕育着的劳动的潜能和价值,这两个方面都是让我高兴的。
最后累得我拿擦子的手指都感觉没有力量了,就开始用手腕的力量擦。
或许后来熟练了,或许提高了效率,五个玻璃窗竟然在十一点十分全部擦完了。
我累得怀疑,剩下的力气能不能走到家。快乐,让我走回去,而且顺便从博丰水饺那里买了饺子回家下了吃。我已经没有力气和心思买菜做饭了,吃了睡觉美美地躺下休息,是我那一刻最希望做的事情。
那天下午,我有一两个小时,就在那么沉沉地躺着休息。就像是在补偿上午的体力透支,奇怪的是这种透支没有引发心脏部位的不适,我有点弄不懂自己的身体了。
小结
第一次和第三次,虽然劳动量较大,但是非常有成就感,身心处于一种最好状态。第二次,因为工具的不适合,因为两次从四楼上下,因为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很低,沮丧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身心的耐受力。
记得一位禅师讲过,由于他的悲悯情怀的力量,他面前水杯里的水有了更多正能量。我想,当我们时时刻刻处于好心情的时候,我们的身心自然也处于一种最好的状态。
时时处处,通过诵读经典让自己处于一种比天空更加广阔的胸怀中,消弭了心中的块垒,好好享受生命中一切值得珍视的美好,应该是自己的天赋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