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72:管窥“中华水塔”和“雨热同期”之问题
(2020-04-18 20:47:2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72:管窥“中华水塔”和“雨热同期”之问题
每次做中考题或模拟卷,都我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考验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以及问题不足。
这次掩卷深思,与“中华水塔”、“雨热同期”有关。
三江源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水塔”?
答案:海拔高,有大量的冰雪融水,是我国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昨天看试卷,发现很多学生的答案是,“那里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等大河的发源地。”我觉得这个答案回答的不透彻,起码“海拔高冰雪融水多”这些关键词没有。
三江源,是海拔高且冰雪融水注入大江大河最多的地方。如如洞庭湖、鄱阳湖是中国两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水的重要源头之一,因为不是最初的源头,因为其海拔低,不能称为“中华水塔”。
所以,这个答案建议这样答:我国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于此,且海拔高冰雪融水多。
“雨热同期”是农业发展有利条件但要慎用这个词
雨热同期,对农业发展而言,一般是一个有利条件。因为气温高的时候,农作物生长需要水分多,这种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凡是要一分为二去看待,它对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就是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这种洪涝灾害,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常见。
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比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更加有利。为什么呢?
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部分)春旱,就说明这个问题。
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农作物泛青,生长快,需要水分多,这个时候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部分)作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不仅降水少,而且因为气温迅速回升,地表水分蒸发快,导致农作物生长缺水。
大家想,在亚热带季风气候,会存在这种情况吗?
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的东北地区,一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少,再者春季气温回升时,东北地区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虽然春旱没有华北地区严重,但是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显然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不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更利于农业生产。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雨热同期不如季风气候区明显,在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所以以畜牧业为主。
同样是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则生产水稻,是一年两熟。东北地区生产水稻和春小麦,是一年一熟。华北地区是冬小麦和玉米,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如果问东北地区为什么能种水稻而华北地区不能,原因可以是雨热同期吗?当然不是,因为华北地区也是雨热同期。东北地区能种水稻的原因,是东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水资源更加丰富。水资源更丰富的原因,则是那里有冰雪融水,和蒸发量小。两地比较,能不能种植水稻,区别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
如果问东北地区能种水稻,而同纬度的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区为什么不能种水稻,则要回答“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比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特征更加明显,两者虽然是同纬度地区,但东北地区夏季气温更高降水更加丰富,更充足的水热资源,促成了东北能种植能水稻的有利条件。
那么,亚热带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除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之外,就是那里水热条件充足,或者气候湿热适宜水稻生长,而不能回答那里种植水稻的原因是雨热同期,众所周知,雨热同期的华北平原是不能种植水稻的。
如果有人问“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什么能种植水稻?”
那就回答,那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有丰富的大气降水和丰富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水热条件充足,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