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64:从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谈起
(2020-04-11 18:14:3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64:从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谈起
热带季风气候的错误表述
今天批阅钉钉网上作业,看到同学们上传的作业照片,有几个同学将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写成了“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我熟悉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表述,不过心中也曾经有过学生答案一样的想法。就是夏季多雨啊!
我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什么原因会让我们这样想——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首先,热带季风气候处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不像温带一样春夏秋冬季节变化明显。在气候特征中,突然冒出一个夏季多雨显然是不妥的。要真正学会弄懂一些基础知识,首先要弄懂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涉及到对五个温度带特征的了解和掌握。
以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为例,多雨的时节在6-9月份,与我们北半球的夏季6-8月有着很多重合。这里说有很多重合,不是完全一样,9月份在我们北半球已经是秋季了。也就是说,是我们这里是夏天的时候,热带季风气候区肯定降水多,这个看似没有问题,再仔细看降水柱状图,发现它们那里9月份也是多雨的,9月份明显在我们这里是秋天了。勉强说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也是无法通过的,我们有这样的判断结果,就是我们忽视了降水柱状图上展示的细节。
我们还忽视的一个细节,就是图上的温度变化曲线,热带季风气候的温度变化曲线,展示的是全年高温,即各月平均气温都在16或20以上,哪来的夏季和冬季呢?
综合分析,走出以偏概全的误区
检测作业中,有一个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温度变化曲线图,同时发了一个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柱状图和温度变化曲线图。
根据以前所学,热带季风气候图比热带草原气候图降水多(我曾经这样给学生讲过,有些教辅材料和参考资料上也有类似的表述),是很难分辨的。这次作业,也同时提醒学生,不能简单下这种比较片面的结论,虽然课本或地图册上,转发的热带草原气候图和热带季风气候图都呈现了这个规律,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课本显示,热带季风气候只存在于亚欧大陆,为学生更好的辨析提供了条件,因为这组题中,特别注明有个地区属于美洲中部地区。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根据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判读某种气候类型时,还要看它是属于哪个地区的。下面的例子,更能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
比如在亚欧大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比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在北美大陆,那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很多地方如纽约降水量要比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不能简单的认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就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这个规律,在亚欧大陆适用,在北美大陆就不适用。
因此,不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还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它们谁降水多少,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地理,培养的是看图分析判断表述的能力,离开了具体的地图或地区,一切所谓的规律在应用过程中都要慎重。
所以现在地理教学课程标准,一些教育专家们在解读时,强调了理解基础上识记,这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结
总结以上规律,地理规律不要盲目记忆,一定在理解基础上记忆,也就是尽最大限度知道推理过程,这样才不会造成生搬硬套。
如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一般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但是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世界最高气温不在赤道而是在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陆北部。因为影响气温分布的,除了纬度之外,还有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