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961:找到更好成长的支点

(2020-04-07 20:27:47)
分类: 公众号发表文章

NO.1961找到更好成长的支点

请给我一个支点,我要用它更好地活着、成长着。

——作者题记

  我从2007年开始诵读经典,一直坚持至今。在2016年遇到王维审老师创建的叙事者之前,总觉得这些经典诵读没有很好转化为自己的生长——有效果,但不明显。

追随叙事者学写每日一叙,经典诵读助力成长的新密码也被我逐步发现。经典诵读和学写叙事一起助力成长,也就有了一段新的历程。

成长是什么?

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从作为胎儿形成一刹那已经开始了。

人的身体比大脑聪明,人类经过了数十万年的生存发展历练,已经有了一整套适应生存和发展的经验,这种经验作为一种生命成长基因,已经渗透在每个生命个体中。

人类无法发展到多么高级阶段,都是大自然之子,想超越或不受大自然的控制约束都是不可能的。

我们每个人能够思考的成长,只是属于我们心智和自身品行能力的那一部分而已。

成长,首先是放下种种种种妄念妄行,剔除生命中的原来不在意的杂质,坚决不在一些徒劳无益的事情上下功夫,逐渐发现并剔除陋习,其次就是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

经常听到:让孩子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身心健康,首先是身心和谐,是与自身生命个体、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其次是身心的自强不息,强大到能得到大自然和社会护佑,强大到护佑大自然和社会。在这种敬畏和付出中,有一种快乐和幸福潜滋暗长。

这种身心和谐基础上的健康快乐幸福成长,需要无数次对身心成长细节、环节的关注,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完善提升,需要博学于文约之于礼的一以贯之。

这种成长,与干什么关系不大,与怎么干关系密切。

记得有人有过这样形象且富有诗意的描述成长:即使是一名清洁工,他也像贝多芬作曲一样,像达芬奇绘画一般,像米罗开朗雕刻无二……

成长有密码?

打开好的成长状态的钥匙在哪里?

通过诵读儒释道人文经典和教育名著、文学名著,找到一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一些改善自己心智言行的文化,找到一些完善自身细节和小事的方法途径,这是一种成长。这种成长,我一个人在孤陋寡闻中坚守了十来年。

如何更好的做人做事,面临大量自身问题,面临大量现实问题,独学而无友,缺乏一种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有趣有益的支撑,常常令我苦恼。

这种尴尬,随着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突出。当我五十周岁来临时,我感到自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同事家长的协调合作,都让我感到很大的压力。

王维审老师的成长故事和卓越引领,叙事者团队的抱团成长,成我绝地求生坚持不懈学写叙事的永恒动力。

这种选择和坚持,也是在总结以前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种选择。

参加叙事者前,我曾经写过教育简讯、通讯,曾经在区县级地市级报刊中稿;我写过下水文、文章赏析和教育杂谈类豆腐块,也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过。这些内容,对我的成长都有过帮助,但没有教育教学叙事写作更接地气。以前写作的时候,有一种怕被人知道的感觉。现在写教育教学叙事,觉得心里敞亮,希望人知道,希望更多人也参与进来。以前发表了文章,怕被人看到,因为会被误解为不务正业。因为那些文章与教育教学有关,但关系没有今天的教育教学叙事息息相关。现在领导看了我每天写的教育叙事文章,鼓励我让更多老师了解叙事者参与叙事者。

王维审老师,不仅自己从逆境中通过写教育叙事走向成功,而且带动成千上万的教师走上了专业化的教育叙事之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王老师的这种人格魅力,更加坚定了努力追随的决心!

              成长有行动

我五十周岁(虚岁五十一)生日刚过,即2016年125日,王维审老师发起叙事者活动倡议——挑战每天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教育叙事故事,并坚持一个月。

我有幸成为最早的叙事者团队成员,并成为每天坚持不懈的学习者。

为了不错过这个成长的机会,叙事能力先天不足的我,坚持每日一叙(叙事者每周提交一篇优秀教育叙事)。四年多下来,我写了近两千篇。

王维审老师“觉者为师”系列图书——《寻找不一样的教育》(20162月出版)《做一个不再困惑的教师》(20173月出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20184月出版)《做有故事的教育》(20194月出版),每次出版发行不久,我都尽快网购来,作为自己时时翻看学习的叙事者教科书。

我一点点啃读这些文字,有几份亲切,有几份陌生,有更多启迪引导激励我成长的内涵。

我追随叙事者,把自己疏忽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一点点捡拾起来。之前虽坚持了近十年的经典诵读,总觉得经典虽好却用武之地不大。在学写教育叙事后,经典诵读与叙事写作、教育实践完善提升相得益彰。

四年多来,坚持每日一叙,生活中的困惑,工作中的不足,学习上的烦恼,被我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定格,成为我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每日一叙,点点滴滴的关注和切磋琢磨,帮我打开一系列新的成长密码。

哪一天因为忙,缺失了这一天的教育叙事写作,我就千方百计尽快补上。因为不交作业内心是惶恐的,交上作业内心是舒畅的,当然补上的不只是叙事作业,还有自己更好做人做事的原则。虽说是每日一叙,但每日写两篇甚至三篇的时候也有,因为每次执笔之际就是咀嚼回味教育之时,它如同反复诵读经典,其中之味绵延悠长。

写叙事与诵读经典,几年的坚持也让我渐渐发生了变化。

“赵老师,你变了!”同事一番推心置腹的祝贺的话,让我感动;“成峰变了!”长辈好友脸上的喜悦,让我感觉到他们暖心的鼓励“老师,您变了!”学生天真的笑,让我感受到为人师表的欣慰

在教育叙事中成长,成了知天命之年后我的最大眷恋!因为学写叙事,让我发现诵读经典助力成长的新天地。

注:此文的完善,感谢叙事者星火团队组织的相互改稿活动。我的稿子,得到范自龙、杨鑫鑫和赵朋三位老师精心润色修改,他们的修改到了我达不到的美好!

团队和同事的重视鼓励、帮忙,让我也对这篇稿子重视起来,在老师们帮助修改的同时,我也主动做了些添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