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44:多问一个为什么后
(2020-03-21 19:18:2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44:多问一个为什么后
常常要求学生积极提问,随着以学写叙事的方式关注教学问题,真的找出一个问题来还是比较难的。
一个问题背后,可能涉及自己的知识结构问题,涉及对某类系列问题是否融会贯通,涉及对某些基础知识是否解读到位,涉及一些有趣和有意义的问题。
海洋性特征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
海洋性特征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两者出现的频率差不多,有交叉的地方,更有内涵不同的所在。稍微不注意,就将他们张冠李戴,虽然最终会弄明白,但是很多时间精力就这样被浪费了。
花些时间精力,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脉络捋一捋,对于教与学都是一种帮助。
首先这是一个温带地区的问题,甚至说是中纬度地区涉及的问题。在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没有涉及这方面的问题。
海洋性特征,有个孪生兄弟或姊妹,就是大陆性特征。这是一个“相对论”,一般提到海洋性特征,都是相对于大陆性特征而言的。即海洋性特征越明显,大陆性特征越弱;反之亦然。
在温带或中纬度地区,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这是那种气候区内部或同一纬度三种气候区之间,都存在一个海洋性气候逐渐增强或减弱的问题。
如北纬55°-56°,从亚欧大陆西部,从沿海到离海洋较远的地方,即使都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范围内,也是从西到东,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再往东到莫斯科以及莫斯科一以东的同纬度或相近纬度城市,已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离海洋较近的莫斯科比离海洋较远的城市海洋性气候特征强。
再看亚欧大陆北部,从北京到石家庄到延安,大致在同样纬线上,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从东到西海洋性特征越来越弱,大陆性特征越来越强。
这三种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描述它们的时候,都涉及到海洋性特征这个地理现象,或弱或强而已。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与其他两种气候类型最大的区别有两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气温往往不足二十摄氏度。其他两种气候类型,都是夏季高温,气温在二十摄氏度以上,冬季寒冷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年降水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上,两大区域的分界线,就应该大致与400毫米年降水量线相重合。
亚欧大陆大陆性特征最明显,也就是海洋性特征最弱的地区,莫过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那里也有少量的山地降水,有来自大西洋的,有来自北冰洋的等。课本上表述,湿润气流难以到达,不是说不能到达。也就是说,还是受到海洋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大陆性特征最明显的地区了。
中纬度地区,或者说是温带地区,还有一种气候类型就是地中海气候,也与海洋性特征有着密切联系,还非常有趣有意义。
地中海气候,处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几乎不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陆性特征明显,高温干燥;冬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明显,温暖湿润(或温暖多雨——比夏季降水多)。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