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13:我加入“叙事者星火”团队了
(2020-02-24 14:01:38)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13:我加入“叙事者•星火”团队了
四年多来,我一直以个人形式参加叙事者团队活动,而更多的叙事者伙伴都是有自己的分支团队的。
越是“忙”的时候,我越感觉叙事者团队的文化支撑力量。
于是克服困难下的坚持,成了我的常态。
杨鑫鑫老师的引荐
看到叙事者分支团队开展活动,我多次心生羡慕,好在有相关的报道,我一一读来,犹如参与了一般。
没有线下团队,对我这个不善于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人,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我这样自我安慰。这种安慰中,我忘了线上的交流,我也落后了许多。
在一种不甘中,有杨鑫鑫老师的推荐,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分支团队——叙事者•星火团队。有范自龙、袁静、王丽萍、王维生等优秀老师组成,迄今为止十九位成员。范老师,是我们的“头”。范老师、袁老师等对我的帮助支持,我早就铭刻在心。王维生、袁静老师的文章,我经常拜读学习,加入团队我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如何加入叙事者星火团队微信群,如何在群里发自己的文章名字链接等,杨鑫鑫老师多次指导,我终于学会操作,就像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群里老师们年轻有才、学习热情、能力高涨,我搭上了一艘助力成长的新平台。在叙事者近两千人的大家庭里,我不足千分之一,在这个小家庭里我就是二十分之一了。
“星火”,我念叨着这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今天我偶尔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找到了对这个分支团队名称含义的解读。每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是一颗闪光的小星星。无数颗小星星聚在一起更有亮光,更能互相温暖激励。参加的那一刻,我隔屏感受到了这种温暖和激励。
成长中都有“团队”相伴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没有人能仅凭个人的努力完成对他人和社会更有价值意义的事情。
就说比较个性化的阅读和学写叙事,看似都是一个人的事情。种种不同形式的“团队”的助力,才是个人读写成长冰山一角水面下更大的所在!冰山一角,露出来的只是整体的十分之一左右,不管是体积还是质量。
从2003年比较认真读《论语》以后,阅读其他的自然科学、文史哲以及其他教育名著、文学名著等,都联想到《论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将其与《论语》有或大或小关联的剔除,那么几乎剩不下太多的东西了。这也许是读经典的好处,散得开收得拢,靠的就是经典的涵盖面和根本作用。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中的这一句话,就把一切优秀文化吸收到了自己麾下,为我生命个体成长进步所用。如果这是一种“利己”主义的话,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一种“惠己及人”主义。
实际上,这种分享的勇气,来自于叙事者团队老师的鼓励,来源于2017年1月25日的叙事者线上阅读分享。那次我分享的就是《论语别裁》的阅读,那次分享为我之后更好学用《论语》积淀了勇气和智慧。
从2018年7月7日开始,我坚持每天都分享《论语》诵读感悟心得认识体验。每次分享时间为十分钟,每次分享内容为《论语》中其中一章。迄今为止,因为感觉《道德经》诵读对自己和他人也很有益,于是也坚持每天分享十分钟的《道德经》诵读感悟认识体验。
有兴趣的老师们,可以一起这样读。希望在一起共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更远!
期待老师们的鼓励支持,期待老师们的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