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910:心灵中的教育密码

(2020-02-22 16:20:0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910:心灵中的教育密码

——读杨雪梅老师《点亮教育的心灯》

心灵中的教育密码,是会让每个教师为之心动的所在。

如春雨润物无声,没有夏雨的恣肆张扬,没有秋雨的绵绵无尽。

“舞台”和“阶梯”

遇到“不求上进”的学生,赠予他一枚触手可及、品味在口、感念在心的甜“果”。求上进的心,就长出嫩芽。

教育的智慧,就是在他擅长的所在搭建一个“舞台”,在他登攀的艰险处给个“台阶”。

教育的本真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着搭建“舞台”和“台阶”的教师,会一天天变得更加优秀。

一次两次,让“果”子触手可及,可以唤醒“上进”的心。次数多了,“上进”的心还会“冬眠”。让“果”子,挂在同学们跳一跳可以够到的地方,“上进心”才会永葆生机和活力。

要设计得恰到好处,就要时时刻刻懂得学生的状况: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思想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

善用心理效应

在学写叙事中,感受师生之间的心理互动。

不可否认,一节课或一次课下活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良莠不齐。通过阅读经典,将经历过的一切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为了扬长避短。

不管是“以柔克刚”还是“先苦后甜”,都要因人因事因时而言。一切成功都不可复制,再怎么好的经验也会有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尴尬。

利用心理效应,也要寓庄于谐。

显山露水,没有合适的方式途径,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己人”与“门槛效应”

不把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自己人”!

每接一个班,我都向学生开宗明义:每人讲出自己自信自律助人方面的几个小故事:劳动、体育、卫生、学习方面的,讲出自己可以改掉的不足。

这是让学生成为“自己人”的办法。

每个学生都在扬长避短,不就是在帮助教师教育管理自己,不就是教师的一种教是为了不教吗?

接下来,把这件事情做细做实。你究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自己的梦想追求是什么?这就有了一个门槛。门槛高了可以低一低,低了就高一高。

还有成长门槛。每个同学都是不断成长变化着的,今天张三做得好,张三就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也是一个班集体努力学习的门槛。明天李四做得好,也如此!

见贤思齐做好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就自在其中了。教育要有所侧重,才能游刃有余。管理到位,与留有相对自由空间,相辅相成。

给焦渴的心灵找个家

有些学生课堂随便,是心灵缺乏归属感。

采取行为习惯加减分制度,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同学老师的关注,关注到一种生命共同体的存在:自己获得加分,可以给小组争得荣誉;自己被扣分,不仅影响到一个小组,而且影响到班集体和老师。

学生与小组与教师共荣辱,是真正教育的开始。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加减分细则,就是有一个明确的朝向:哪些可以努力去做,哪些需要令行禁止,是非分明才不会南辕北辙。

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或贴心的话语,及时微调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灵朝向。

当我一开始将“自信自律助人”等作为学生成长文化一面旗帜时,同事善意提醒: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自信自律呢?

而且作为教师的我,也并没有真正做到。我就是将这些有意义的文化元素,摆在自己和学生面前,用它时时检点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相互学习引导激励。一个人可能做不到,大家齐心协力,形成一种成长共同体,离这个目标就越来越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