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891:课程是如水的载歌载舞

(2020-02-06 18:33:5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891:课程是如水的载歌载舞

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所谓的课程,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之前我曾经错误的认为,将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融入课堂,将一些具有生机活力的东西融入其中,就是自己开发的课程。

在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没有教生灵动成长过程,这一切充其量是一种课程资源而不是真正的课程。

教学相长在互动的线上

2015年暑假,快五十周岁的我,接任两个初一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兼任图书管理员。

曾经讲过无数遍的地理知识,我突然厌倦了讲述。带着这种心态上课,也能感受到学生对我的课堂有着严重的隔膜。

缺少师生互动,我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作为一名任课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和课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也没有什么别的交流机会。

我把这种尴尬说给妻听,妻正在使用乐教乐学,每天下班后,晚上有很多学生打电话与妻交流学生学习表现。

在一旁听着的我,感受到一幅生动的教学画面,我似乎能勾勒出一种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场景。

于是,我也使用乐教乐学线上作业,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线上作业情况,及时了解同学们掌握情况,找出需要查缺补漏的地方。

一次线上作业,一般学生用五至十分钟就可以完成,要设计这份作业,我一般要用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加上,线上批阅作业的时间,我每天比以前多付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教学。

这种付出,我觉得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预设多么离谱。有了线上作业检测,我每堂课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这种坚持,得到了领导老师和家长们的鼓励支持,最终坚持了有两个多月吧。

线上作业不再有了,但是通过学生的做题看出学生的性格知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征,却成了我以后教育教学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我却在以后的教育叙事中,时时处处利用其追踪学生成长过程,引导激励学生不断扬长避短。

真正需要锤炼和打磨的

人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眺望辽阔的太空,也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看到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种种。

作为一名教师,要更好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就是更大范围和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梦想、诉求和行为习惯的点点滴滴。

由于忙碌,甚至疏忽了自己的初心和情绪念头的点点滴滴,也就是作为教师常常没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会自我调整,怎么更好与人相处交流呢?缺乏自知之明者,一般也缺乏知人之智。

有了每日坚持的学写教育叙事,我自己和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写作的素材。因为这种叙事写作,我走近学生内心的同时,也走近自己的内心,师生的自我反省和相互之间的引导激励,就在这个过程中悄悄发生着。

每个课前准备和每个课堂教学,乃至每个与学生言语表情交流的瞬间,都成了我叙事写作的素材。有时我觉得这些非常琐屑,实际上一个人的进步与退缩,就在这些令人不经意的琐屑之中。

我很忙很累,我的身心疲惫得就想要崩溃,我还是坚持叙事。每课一叙,每事一叙,每题一叙,每细节一叙,我没有什么理论理念的支撑,但是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自信,自信着自己的成长,自信着学生成长从中受益。

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把家长学生的口碑当成教育成功的标志,也常常把教学成绩和获奖证书当成教育成果的硬件。在这种学写叙事的过程中,一个教师和学生成长最美丽的时候,是“诗家清景在新春,细柳才黄半未匀”!

靠口碑,不免有误导;靠成绩,也有几分侥幸。这种对自身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激励,才是一个教师需要不断打磨锤炼的教育教学艺术所在!

只是在坚持学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这种关注需要更有艺术和特色:这种正确引导激励,需要有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知识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