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61:百分上学路
(2020-01-09 21:23:4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861:百分上学路
上午八点十分,期末考试的第二天,校门口站着一位长者和他的小孙女。
“你们怎么才来?考试都开始了!”
“没有车,我与她从六点半就从家里走了,一直走到现在——我们是郭家庄的。”
朝圣一样的路
路上特别滑,因为雨雪天后的结冰,车辆和行人都小心翼翼。
本来我下步走,一般用二十分钟到校,这次却用了半个小时。郭家庄,离学校有五公里吧,走到这里用一个半小时多一点我理解。
记得三十年前有个学生,就是郭家庄的,天天下步走来回上学,因为家里穷买不起车票。那个孩子,学习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级部第一。可怜了他的一双双平底布鞋,几乎一两个月就得换一双。
小时候,二哥也是每天往返学校六公里,他也是学校同年级的第一名。
走路多和学习好有关系吗?有,我觉得走路多些,只要身体吃得消,脑子格外好使。走路多就学习好吗?很多赶脚的人,很能走路,学习起来却是很吃力。
我北京师范大学的函授老师,年轻的时候,就是从北京的学校下步走回了江西老家,忘记是走了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古人一种优良传统。
迟到了不好,这位长者大概六十多岁了,孙女也就十二三岁吧,爷孙俩在冰雪路上走了一百分钟,让我钦佩——朝圣,我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这样一个词语。
在有些人不再那么对学校或教师虔敬的时候,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眼里,学校还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爷孙俩的坚持,就有这样一种意义在!
雪地里的两个五公里
二三十年前,我利用寒假参加面授学习。
正月初六,大雪封地,公路上的客车全停了。为了不耽误面授学习,我从老家约了一个原来初中的同学,走了五公里一尺厚的雪路,到了离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到了自己任教学校最近的火车站下车后,路上还是没有去学校的客车。
我的初中同学,已经在离火车站五公里的厂里上班。没有办法,我们一路说着话走了五公里的雪路,到了同学的宿舍,这个时候已经是午夜十一二点了。同学从食堂弄了点饭菜吃了,就匆匆睡了。第二天醒来,就坐火车赶回单位拿了铺盖到面授学校报到。
那次大雪,是数十年来罕见的,雪中深深的脚印也是罕见的。一步一个脚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生可以选择舒适,可以选择努力拼搏,没有拼搏精神的人,很难看到自己走过的一串串一行行的美丽且振奋人心的脚印。
雪地里行走,有同伴,更多的时候是身边有许多熟悉的身影的孤独。这种孤独中,有了一段悄然成长的心灵之旅。
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看到身边有很多努力向上精进的老师和学生,自己人生中,也有一段段这样闪光的历程,也就觉得有与他们并肩前行,更有底气勇气和智慧。
叙事者团队创建者王维审老师,有个网名叫百分之百草根,我经常回味这个名字的含义。草根就是草根了,怎么还百分之百呢?时间长了,也就有了自己的解读,很多草根有着太多私心杂念,也就有了羁绊,面对少有人走的积雪之路选择了等待和放弃,于是自己的人生的路上,也就少了那一串串一行行美丽且富有诗情画意的扎实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