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825:小读者的敲门声

(2019-12-23 15:56:48)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825:小读者的敲门声

爷爷这是我妈烤的紫薯,让您和奶奶尝尝!

有人敲门,我打开门,对门十来岁的雯雯(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拿着几块烤紫薯站在我家门口。

雯雯,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上次到雯雯家看望雯雯奶奶(雯雯奶奶不小心感冒了),雯雯坐在我身边,我忽然有这么个念头。我们家的暖气不热,都是雯雯爸帮忙。前一段时间,面盆下面的水管出问题了,也是雯雯爸帮忙弄的,我就想着在雯雯的阅读方面帮点忙。

我们坐在一起,很多是围绕雯雯学习的话题,学习和各方面都很优秀的雯雯却似乎并能融入这种氛围中。大人的视角,与孩子的视角不同,导致了一种交流的无法对等。只有刻意给对方一个展示的机会,才会有真正的互动。

摆在茶几和沙发上的,有刚给雯雯买的两本书:《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刊》和《草房子》等。

前几天刚买来的,放在那里也没有时间看!雯雯妈妈特意提醒说。
   
“妈,我现在能看电视吗?

行,你可以看动画片。雯雯自己拿遥控器打开了电视,不大的客厅里,集中不同的文化和意识在相互交织着。

小孩不懂大人,大人不懂小孩,这是家庭学校或社会在教育教学方面最大的尴尬。

教育的前提,就是理解和尊重,理解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

以《论语》《道德经》为代表的经典文化,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内心之间更好沟通交流的文化框架。

作为五十多岁的一名教师,每天离不开这些经典文化的滋养,为什么最需要读书的青少年,却与这些经典离得比较远呢?

是缺乏师资,还是缺乏生活、文化两方面的阅历,青少年学生难以理解到位。

前一段时间,我把三本书——《弟子规》《论语》《道德经》,送给了三姨家正上小学五年级和一年级的两个孙女。三姨走了,她们也就难得上门了,学不学看不看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看到身边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雯雯,于是又有了让雯雯背读这两本书的想法。
   
“有时间就读,没有时间就不读。如果背过了哪些,就告诉我,我做一下记录;如果哪些不好背,或者有什么困惑,我就给你讲有关的故事。你看这样行吗?”

雯雯点头。我希望这种没有过大压力且有老师引导激励的阅读,对雯雯成长是有利的。

我知道这些书,并不好读,只有读进去才有作用,所以就用了一种委婉的提建议的说法。

“雯雯快到期末考试了,功课特别紧,现在恐怕没有时间。雯雯妈担心说道。

这是多数家长甚至是所有家长担心的,也是当教师的担心的,如果投入了时间精力,学习成绩下来了,到时谁也不好收场。

“不要紧的,什么有时间就什么时间做,就当是做游戏,背得多少都没有关系的。我现在就做着这样一种文化游戏,每天分享《论语》中一章内容的诵读认识体验感悟,就像是一个师长在身边教诲一样。

这次雯雯给我们送烤地瓜,才想起答应给她准备的《道德经》教材没有备好。这几天事情特别多,身体也累,没有到淄川去,自然也就把这些内容疏忽了。

回家路上,路过永明书店,顺便从那里买了一本《道德经》。如果再见到雯雯,就可以给她看了。

我想,这是雯雯向我学习传统文化呢?还是我从雯雯身上学习普及传统文化的经验呢?二者兼而有之吧。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吗?

“老师,今天下午课间操我们6.2班来借书。”根据约定,6.2班的图书管理员张馨月同学周一上午,就来跟我打招呼了。

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不仅想着怎么让学生借书保护好图书,更想着如何让阅读在促进学生成长中更好发挥作用啊!

上了初中,学生功课变多,做一些课外阅读方面的尝试机会就不多了。我也想在这方面积累一些经验,让更多人从经典诵读中受益。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雯雯,就这样被我选中做经典诵读的小读者了。同时,也与张馨月同学进行短暂交流,希望多交流一些读背《道德经》的经验。她爷爷就是一位退休教师,在家里陪着她背《道德经》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