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16:听课是为了更好地上课
(2019-12-18 15:10:3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816:听课是为了更好地上课
2019年12月18日,上午第一节课,孙翠苗老师在8.6教室上公开课。
回想起三年前,为提升自己质量,向孙老师为师, “先听一节,再上一节“。一个学期,在一个班听了孙老师近六十节课。
三年以后,再听孙老师的复习课,汲取精髓继续前行!
诗情画意应犹在
孙老师课堂上那份诗情画意仍然在,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
师:通过诗句,大家想想是描写四大区域中哪个地区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西北地区的。
师: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冰川连绵,雪山广布。
生:青藏高原。
师: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生:南方地区。
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北方地区。
不禁想到昨天下午第四节,我在8.2班上的地理课。
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面的春风,指的是夏季风还是冬季风?“
生:夏季风。
师: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那里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生:那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师:为什么夏季风达到不了那里?
生(贾鹏程的思路):因为那里距海远,来自于东南部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师:为什么难以达到?
生:从东到西,离海越远,暖湿气流越来越弱。从东到西,地势越来越高,湿润气流收到高山阻挡,暖湿气流也会减弱。
师:为什么杨柳不能大量在玉门关地区种植?
生:因为那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生长,需要大量水分,一般要求降水量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才行。
师:能怨大面积的杨柳不在那里生长吗?
生:不能。
师:能怨夏季风吗?
生:不能。
师:能怨离海远吗?
生:不能。
师:能怨高山对暖湿气流的阻挡吗?
生:不能。
师:人要随遇而安积极进取,大自然中的某个地区或区域,也要因地制宜。大家想,那里发展绿色产业,应该有哪些?
生: 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等。
对凌汛问题的拓展延伸
课上,孙老师出了大量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表述能力题,彰显了地理教学魅力。对于有关凌汛的问题做了拓展,让我耳目一新。
截取关于凌汛的片段:
师(孙老师):嫩江和松花江,哪条河有凌汛现象?
生:松花江。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松花江上,有河段是从低纬度流到高纬度。
师:东北地区,没有低纬度。低纬度地区,位于南方,没有结冰期,更不会有凌汛现象发生。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期,而且有的河段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具备出现凌汛的条件。为什么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容易产生凌汛呢?
生:因为较低纬度,初春先融化,河流流向结冰的水面,导致裹挟这冰块的洪水泛滥。初冬,较低纬度的上游没有结冰,下游部分,因为纬度高气温低已经结冰,这时水在冰上流,也容易发生水灾,就是凌汛了。
接着孙老师又讲了俄罗斯的河流,大多是自南向北流,初冬或早春都容易发生凌汛。
我仔细听着记录着,看着鸭绿江和图们江,它们也具备发生凌汛的条件,自然也有凌汛了。
根据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将一些相关地理知识元素串联起来,我觉得自己这方面学得最好了。其他如及时检查学生作业、灵活使用投影和课件、灵活转化复习内容、机智巧妙的表述和解释等,我越来越难做到了。
成功不可复制,我只有努力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
课下探究简报:
今天天气晴。课下,见到赵津逸等同学,知道语文考试,就等以后抽机会交流。参与探究的是孙艺翡、赵长新、陈敬迪、孙雨馨等同学。
师:如果不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不坚持不过度放牧,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新疆地区等各自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生: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动植物种类减少、土地盐碱化等等。
师:低洼或盆地中,含盐分高的水蒸发后,地表会出现盐碱化。如出了汗湿透了衣服,衣服上会出现一个白色的污渍,海盐就是让海水蒸发最后在沙滩上会出现食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