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47:是什么信念让我坚持
(2019-11-09 20:59:4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47:是什么信念让我坚持
叙事者管理团队袁静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种子的幸福》。她说一粒种子,不管头顶上土地多么坚硬,又或如上面还有石子压着,这里种子都会在春天里顽强的生长,突破上面的重压,茁出地面,拥抱阳光,拥有成长的幸福和璀璨美好!
我遇到叙事者,就像是一粒种子遇到了春天的到来,感受到了大地和阳光的温暖,纵然上面有土地和岩石的重压,我也要努力生长——始终不渝的坚持叙事,坚守一种生命成长中的美好!我看了袁老师的文章,感到这篇《种子的幸福》道出了叙事者的心声,于是留言“叙事者之心”并点赞收藏。
我就是那粒在叙事者的春天里成长中的种子,种子的幸福就是披荆斩棘历经千难万险也要努力成长的叙事者之心。
我在知天命之年遇到叙事者,知道这是我能选用的唯一一个成长机会,也知道这是上苍赐给我的最后的机会——知天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是他天分高。我五十而知天命,是我借助古今中外经典诵读后的明智抉择。如果说,我有一定的信念的话,就来源于三十多年的教育人生阅历和文化积淀。
在遇到王维审老师和叙事者之前,我在阅读写作工作方面有一定经验,更多的是伤痕累累的教训。我没有认真统计过自己阅读过的书有几本或多少万字,但是我知道自己背诵过经典文段应该在六万字以上,我写的阅读札记和教育随笔大概接近百万字。读写两个方面,我都付出了很多,但对我自身完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够理想。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五十岁时,我想除了坚持每天背诵上万字经典外不再有其他方面的读写。
王维审老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读写中的短板所在——我读写的内容与教学相长之事有了偏离,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王维审老师2016年创建叙事者群,亲自撰文指导教育叙事写作,出版“觉者系列”书四本,规定每周提交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月底提交读后感。建立叙事者公众号推广叙事者群里的优秀文章。我感觉叙事者群,就是培养我自我完善提升落到实处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论语季氏篇》中记载,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在叙事者群里,我看到了这种“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人,也见到了‘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人。痴心诵读《论语》十几年,孔子及其弟子早已离开我们两千多年,我却在叙事者群里看到了一群类似于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看到了教育一线一群以叙事教育为依托的优秀文化承传者。
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书籍,近乎痴迷的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从2007年算起至今也有十多年了。我读的书越多,写的文字越多,如果我要与人交流的话,我发现自己越离不开《论语》文化框架的支撑。叙事者群,我加入三年零十个月了,已经学写了一千七百多篇叙事。每日一叙,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一位叙事者董艳老师说过“不读不食不写不眠”,这句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一天不写,就觉得这一天白过了。
“没有经过总结的人生,是不够完善的人生”,王维审老师的这句话,说到我心坎上。一天不写教育叙事,不仅没有很好总结一天情绪念头言行中的得失,也影响到明天更好地扬长避短。
“诸恶勿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每个善良正直有操守的中国骨子里的坚守。坚持教育叙事写作,就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朝向这种美好努力的优质方式途径之一,也是切合我更好成长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