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745:记者老师,节日快乐

(2019-11-08 17:11:30)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745:记者老师,节日快乐

今天是记者节。

我为记者编辑们点赞,送上自己的祝福,对他们表示深深地感谢!

秦玉老师

秦玉瑾老师,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淄博日报副刊编辑。因为向他请教学如何写副刊稿件认识了他,秦玉瑾老师孩子年龄也就比我小个五六岁吧。从年龄上讲,他与我叔伯辈人差不多。他非常热心指导我写稿,交流中,他讲了我认识的一位很有名语文老师和我的初中同学陈士诚他们也是因为写稿的事情有过交往。

秦老师经常在大众日报的副刊上发表文章,他拿出自己抄录人民日报副刊文章的两本子让我看我知道要写出好文章我下得功夫远远不够。后来,我对自己喜欢的文章多采用抄读法,受秦老师影响很大。

在区县级省级报刊副刊发稿,秦老师是我的领路人。我的处女作一首小诗《教师》,就是秦老师在淄博日报副刊帮我发表的。整首诗,就六十几个字,三元的稿费,成了激励我努力学习写作的巨大动力。那是1989年,我每天工资也就是平均四元钱,三元钱在我看来已经不少了,更主要的是这份稿费给我的精神鼓励是巨大的。

赵明老师和同学陈士诚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明老师和陈士诚是淄川日报的编辑记者。陈士诚是我初中同学,不好帮我发表稿件,要避嫌的。赵明老师作为编辑,多次编发我的小散文,一年时间发了十来篇吧,每篇稿费三元左右,我收到了三四十元的稿费。其中一篇荣获征文三等奖,搞了一个颁奖酒会,我是周六上完课赶去的,会开完了,就是记者编辑和作者利用午餐时间聚会相互认识交流了。我发表了一篇散文《冬青》,淄博师范的栾庆怡老师收藏了。另外通过《淄川日报》收藏我散文的,还有教过我初中语文的张道泽老师,他也是文学爱好者,也是著名的业余作者,年逾古稀每天一篇千字文,《淄博晚报》曾用整版报道了他的事迹。另外一篇《淄川日报》发表的散文《第一次离家》的样报,给了我淄博师专函授班班主任高英基老师,高老师送给我一本自己珍藏的《苏东坡诗选》,那时我都买不到的

赵明老师与陈士诚一样,都是青年诗人,就是写别致的散文,非常耐读的那种。陈士诚同学,已经作古,他的诗歌和写的报告文学,却永远激励着我前行。“爱是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要用一生才能走完!”我常常想起他发表在《辽宁青年》上的这首小诗,诵读着常常给人启迪和动力。拥有大爱真爱,人生才会在逆境和挫折中迸发出璀璨的光彩。

周雁羽老师继和张刚荣同学

认识比我小点的周雁羽老师,她当时是淄博日报副刊编辑。看了我的散文,给我的建议是看《菜根谭》,把文化模式更新升级,期望能更接地气更有文化品位。

之后,我不断涉猎古今中外的不同种类的文化,都受到周记者的影响。影响我如此选择的,还有特级教师王玉强老师,他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张刚荣老师,是我函授同学,当时著名青年诗人。在师专念书时,就在《淄博日报》发表过二十多首诗歌。在他主持编写的“淄博诗人作品系列”中,编发了我的一首小诗诗《村口那棵树》。后来我全文背诵《离骚》提升文学素养,也是受到他的影响,他说他们班同学有三人能背诵《离骚》。张刚荣老师,做过几年教师,后来到市级报刊做编辑记者。

现在对我帮助最大的,有吴晓燕老师和张北北老师,他们是《教育文摘周报》的记者编辑,多次编发我的投稿。还有徐永晨老师,《黑龙江教育》特约记者编辑。还有几位编辑记者,我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知道他们为我编发稿件付出心血。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为帮助过我的记者和编辑们,送上我的祝福和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