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27:学写叙事,让自己更有涵养
(2019-11-01 13:50:5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27:学写叙事,让自己更有涵养
现在倡导建设书香校园,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一个单位团队共读等蔚然成风。
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读书未必会让读者变得更好,而且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这种情况,的确有,但是写教育叙事,一直坚持写没有改变自己的却很难看到。教育叙事写作,可以让人更好的做人做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情况呢?
阅读分为四个层面,一种就是仅仅认字的阅读,这是第一层面。第二层面,就是理解关键句子或者中心句子的含义。第三层面,就是解读文本的主旨。第四个层面,就是将阅读与自己的生命意识理念和言行提升融为一体。
教育叙事写作,一开始就是定位在了一个最高层面,因为要通过写自己做人做事的过程,看到自己成长中的优点和不足。或者换种话说,在写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用说,每个愿意向善向上的人,都有一种正视自己优缺点后的扬长避短,所以阅读与自身生命成长就这样通过叙事有机结合到一起了。
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我,有这样那样的不堪。阅读中的我,有一种在阅读思考中的梳理,这种梳理优化着现实中的思维思想理念和言行结构。在写的过程中,这种梳理和优化通过文字很好的固定下来。固定之前,充分调动了自身潜能,为自己在接下来的行为提升中,注入了心血智慧和力量。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际上就是对自己读书思考浸润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前面实践基础上梳理优化的一种检验。
用阅读的力量,促进实践层面上的提升;用实践层面上的真知,促进阅读的深入化和更接地气。
这种读写做,组成一种文化和实践相互接济的长河。这种长河中,相互补给智慧和力量。
一个人的涵养是怎么培养起来的,不是像吹气球一样,转眼之间丰盈了充实了,而是一个慢慢浸润的过程。快了,就像是一场暴雨过后,流走的多,深入地下的少。慢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毕竟每个人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节奏或节拍。不紧不慢,就要通过叙事教育写作,对读和做进行调节和权衡。
家乡山坡上有一种树,就是侧柏,与松柏性质相近。这种树长得很慢,根在贫瘠的土地上扎得很深,对寒冷风雪等都有很好的抵抗能力,生命力顽强向上更不用说了。
我想,一个人读书做人做事的涵养,如同松柏一样,最能经受住时间和事件的检验,因为这种涵养更加根深蒂固,更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岁月的积淀。
学写叙事,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呢?起到一个循循善诱的作用,从容易做起的事情开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短期到长期,从不稳定到稳定,正如打铁,需要高温需要不断的锤打,需要不断经受烈火和冷水的两重天的考验历练。学写叙事,坚持写叙事,就把这个看似艰难的过程,一段段分解了,让每一段都努力读出一种前行的风景来,所以整个历练的过程,也就不再枯燥难堪,慢慢有了一种文化浸润的意味,有了一种享受艰难困苦的能力,也就有了更有涵养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