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721:学写叙事,遇见更美的自己

(2019-10-30 20:47:06)

NO.1721:学写叙事,遇见更美的自己

——我与叙事者的故事

2016年1月25日,寒假中,刚过了五十岁生日的我,虽然早已放弃了多年坚持的读写爱好,还会看过去的博客,似乎它会帮助摆脱目前的无助。偶然间看到王维审老师写的“你敢挑战吗?”邀请函,内容是坚持写三十天教育叙事文章,每天一文,每篇不少于八百字。

王维审老师在这几年前,就是我喜欢的教育作者,我曾在《人民教育》和《山东教育》上多次看到他的文章,而且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千字文”。接地气,含蓄隽永,像极了自己向往的那种优雅务实的教育生活。在网上看到了《琅琊榜之王维审篇》视频,一边看一边被感动着。冥冥中我感觉,王老师就是来帮助我的有缘的年轻师长。

学习更利于教学相长的叙事

我学写叙事的现实和文化原因,以及内心的憧憬。

现实中的困境

知天命之年的我,处在了一种最尴尬的境界。不能离开“站讲台”一线,对课堂教学本身带来的压力一筹莫展。同样是做教师的妻,问我整天忙什么?我竟然支支吾吾说不出个究竟,似乎干着什么秘密工作什么事的。妻自然不高兴说上几句,我感到更加郁闷了。要是有种仪器,能把我现实中的积极努力和向上向善的心路历程录制下来,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妻通情达理,看了一定不会抱怨,肯定会跟我一起想办法面对。五十岁,不上不下的年龄,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儿女需要教育成人。我的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合适宜的,然而我又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呢?

自我警醒后的茫然

不善于表达沟通交流,除了曾自娱自乐的读写,除了能在课堂上将知识技能讲明白之外,其他方面我的长处屈指可数。捧读《坛经》一句“平等性智心无病”让我汗流浃背;捧读《古文观止》《左传》部分,一对母子关于劳动意义和价值的对话,让我感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孤陋寡闻;捧读《地藏经》,习惯了斤斤计较的我,在地藏王菩萨大慈大悲面前,知道自己的悲悯消耗殆尽;诵读《楞严经》,一遍遍的品味“四大清净明诲”等,让我看到自己内心被蛀蚀得很严重的所在。一切都需从头改过,大毛病小毛病,组成毛病的海洋。毛病如海,却不知如何下手。

朝向“叙事”后的“疗愈”和提升

王老师创建叙事者群,带领大家学写叙事,在叙事中遇到更美好的自己,对我而言可谓雪中送炭!

我有种愿望,就是通过叙事写作,更好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几十年来,我习惯了被动地工作生活学习,时间长了我渐渐读不懂自己了,甚至觉得自己成了一个陌生人。不用说妻子在问我忙什么,我都怀疑自己究竟在忙什么。我的人生出了什么问题,我该怎么面对纠正,我都想通过叙事写作来辅助解决。更主要的是我不想人云亦云,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完善提升自己,也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王维审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标杆,我找到了学习的样板。

学写叙事补齐人生短板

    人生的短板,隐隐约约清楚着,真正的认识透彻并改正却并非易事。自己渴望良师和诤友,渴望相伴成长的同学。做人做事心存缺憾

扎实做事,也是我欠缺的,王老师的叙事者,不仅仅朝向更好的写作,而是借助叙事写作更好做人,做更好的教育。一下子变成一个合格的叙事者不可能,可以是三年五年,也可以是十年八年。

参加工作之初,看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事侃侃而谈,说那些高兴的事、糟心的事。他们说了,得到了同情甚至有人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不会说而不说,人家就觉得我什么问题也没有,觉得我是个喜欢藏着掖着的人。很难交到朋友不说,必要的团队合作也很难争取得到。

学习样本异彩纷呈

叙事者群里的优秀老师们,不仅通过叙事写作解决问题提升自己,而且为我这样渴望有类似本领的人,提供了众多学习成长的色彩缤纷的样本。

叙事者,每周上传一次叙事文章,短期内我能找到可以学用的参考版本:有的是文字表述方面的,有的是与学生交流方面的,有的是读书方面的,有的是与领导同事相处方面的,有的是与学生学做真朋友方面的,有的是广泛学习涉猎方面的,有的是性格情绪方面的,有的是理念和文化方面的,这些是找与自己相近的来学习;还有一类,虽然差距很大,还是可以通过逐渐学习靠近的,如寇介芳老师、耿欣老师一些做法,钱金雨老师的做法、望江团队的一些做法等等!

边叙边补看“短板”

叙事者挑战的第六天,我已经搜肠刮肚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吃了早饭后,就在电脑前写文章,怕晚上十二点前写不出文章耽误当天的上交。一坐就是六个小时,写一段后,自己看看不行删除了,如此反复多次。从经历中搜寻素材,从读过的书中搜寻素材,从心灵深处搜寻素材,整整过去六个小时了,一篇文章才刚好完工。挑战,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学然后知不足,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

“心灵和脚步,至少有一个在前行的路上”,一个真正的叙事者,就必须是努力前行的人,不管是心灵还是行动。

叙事,是我的短板,过去是现在也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我连续定了五六年的《演讲与口才》,每篇文章必看,有些喜欢的文章看得滚瓜烂熟。提高了说话的技巧,却进一步发现了文化底蕴上的不足。我开始背诵《诗经》,源于孔子的一句话:“不学诗无以言”!背诵了部分《诗经》三分之一的内容,觉得还没有数,又浸淫于《易传》,品味“易其心而后语”,还不得要领,从孔子的“仁者必有言”明白自己的品行修养有亏欠,需要从身边事和点滴小事一一弥补起来。

做人做事事有问题,诵读经典结合坚持叙事写作来来助力发现并弥补!

自己一篇篇文章,与王老师和优秀叙事者的文章对比,看到了其中的种种差距。各种各样的好的样本,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力所能及有针对性的模仿追赶。

有字书“无字书”一以贯之

通过诵读道释文化打开心结,通过《论语》文化广接生活工作学习地气,通过备课上课师生交流同事互动等方式途径,更好解读践行优质教育或教育实验。

王维审老师提到,在阅读中,以其中一本书为桩,其他阅读都围绕这本书展开。从2018年7月7日,我坚持每天分享一章《论语》诵读体验认识感悟,已经坚持了快一年半了。通过这种分享,将遇到的事情读过的书写的文章做的事情,通过《论语》中的内容,将它们融会贯通。

每次分享《论语》的过程,也是自己给自己上课的过程。《论语》这种可以抵达人文高峰的典籍,会让阅读者逐渐改善自己的话语系统,进一步改善阅读者的理念和心灵朝向。没有分享之前,不知道写什么叙事内容了;分享之后,叙事文章就从脑子里“冒”出来了。分享,让我认真对待眼前的苟且,同时心中憧憬着诗和远方,这些当然离不开每日一叙事的支撑。今天做得怎么样,晚上的叙事中有体现,次日清晨仔细阅读消化,更好扬长避短。

即行即知,积极“打假”

在《论语》分享中,我常常存在的一个毛病,就是说得好,做得差。妻听了我的“分享”,有时称赞,有时会说你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和说的不一样呢?这个时候,我就脸红耳热,没有争吵,我知道这是自己的问题。

我的新浪博客名,叫“吾言之吾心”。妻给我起的,每次上传文章,我都扪心自问。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吗?

在学校里,我的领导同事和学生,也会帮我“打假”心口不一。他们读我的文章,听我的课,看我说话做事,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我都把他们当成真朋友。一个来实习的地理专业的大学生,听了我一节课,给我指出了两个表述不够严谨的地方,我根据这这写成一篇博文《授课中的两处错误》。初一一个同学课下给我提意见,说:“老师你不够自律”,因为课堂上我控制不住自己发了一次火。我把这个写成博文《老师你不够自律》,并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个同学,给他最高奖励分,把他称为最佳教师助手之一。

正视错误和不足后,接下来就是积极改正和弥补!

我也一直防范自己在叙事写作中“造假”。今天认为是真的,明天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其中有假,就要努力扬真弃假。原来看似假的,在实践中发现有真的内容,就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抛掉。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一个衡量真假教育的唯一标准。当然,一种真正的好教育,不仅是学生受益,也一定是促进教师身心不断完善提升的。

融入团队,才能走得更远

当我一个人在“油腻”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感受不到团队的力量。努力前行,团队的力量就容易感觉到了。

叙事者团队给力

叙事者对我的粗鄙没有嫌弃,公众号发表了我二十多篇文章,对叙事怵头的我慢慢喜欢上了叙事。顾燕能老师直接将我写的《风雨凄凄苏东坡》印发给她高中班的学生们看,让我飘飘然。时时处处,我都想自己不努力对不起叙事者家人的帮助和鼓励。

参加叙事者三百多天后,我发表了参加叙事者后的第一篇文章,征稿信息是常驻叙事者《中国教师报》编辑宋鸽老师发布的。《从三到万》,这是文章的题目,像极了诵读中的努力和学写叙事中的坚持。叙事者姚淑君等老师编发了我写的《走管理的光与影》,王维审老师转给我喜讯——宋鸽老师选中了。宋老师给我提了中肯的修改建议,我凭借着学写叙事的素材理念写作技巧积累,反复几次给宋老师投寄,最终宋老师精心修改润色,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

常驻我们叙事者群的《教育文摘周报》编辑张北北老师,先后两次登载我与阅读有关的文章,先是《不断调整“定位”,不断“重塑”美好》,后来登载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评论的文章《苏氏教育思想管窥》,给予我的引导激励也是令我难忘的。

常驻叙事者编辑吴晓燕老师,在《教育文摘周报》上发表了我写的博文《学生“称黄瓜架”,我送上“四块糖”》。让我的叙事文章,实现了零的突破。这种突破,得以于王维审老师,借用名家典故的智慧,我的文章就借用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教育思维理念——发掘闪光点,正面引导激励。

之后,叙事者群转发——《今日教育》杂志社“不忘初心”教育征文。闫凡伟老师,多次给我打气:“赵老师,投吧!”我接连投了两篇文章,编辑老师整合我的两篇投稿,重新拟定题目《天命之年,不忘初心》,发表在2017年暑假合刊上。杨雪梅老师告诉我好消息时,我竟然忘记投过类似稿件,查阅电子投稿信箱才确定真的是自己投过。同事看了这篇文章,说:“这文章很平实啊!就是写你做的事情。”这次给我的启示是,文章写到好处,就是在平时中蕴含生动。乘胜追击,我的文章《知天命之年的小确幸》又发表在《教师博览》上,2018年竟然有九篇文章发表,我高兴得有点找不着北了。

学校支持与鼓励

以前因为喜欢读写,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写过一些“豆腐块”宣传文章。参加叙事者后,我多次被学校领导鼓励,积极承担学校收到的不少征文任务。参加市教育局工会征文,《梦想腾飞的地方》获得市一等奖;参加省普法办举办的普法征文,《传统文化与交通安全》获得省优秀奖。我写的《教育生命里的珍珠》,就是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教育征文作品,转而投稿《教育文摘周报》,得到吴晓燕编辑欣赏,经过她的精心修改润色得以发表。

师生团队互助

2016年加入叙事者初,我的初一地理教学陷入一种困境,有些基础弱后的同学,开始产生厌学情绪,我受到叙事者王玉鹏老师“把我写给你看”系列互动启示,写了《皮皮休梦游世界》系列,共十几篇故事性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地理故事的方式,接受地理知识。同学们除了积极阅读写读后感外,就是也想学着写类似的系列故事。课代表吴艺桐同学,直接写了拿给我看——《皮皮休梦游撒哈拉以南非洲》。我看了以后,觉得写得比我写得还好,就印发给每位同学。这一系列活动开展,激发挖掘了师生教学的兴趣,让我的教学走出师生倦怠的困境。

艰难险阻“叙事”巧妙化解

2016-2017学年暑假后,领导安排我教初三,而不是跟班教初二。我的头顿时大了,教材改变了,我已经六年没有教过初三了,而且初二新教材没有教过。半年叙事者群里的历练,让我没有习惯性的怨天尤人,而是通过叙事写作凝神聚力担起这副担子。我感到有底气的,还是我参加叙事者半年以来,发现激发挖掘出来并开始逐渐拥有的——自信、智慧和悲悯情怀。

我开始叙事自己情绪念头方面的问题,叙事遇到的教学知识技能艺术层面上的问题,叙事我向身边优秀榜样孙翠苗老师学习的经历,叙事我“先听一课,再上一课”的听授课模式,叙事我与初三这伙学生中成长的点点滴滴,叙事我与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任课教师的互动,这些叙事文章每天在我的QQ日志和新浪博客中同步发表,得到叙事者老师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同事同学们的关注,不善于言谈的我,通过叙事写作,较好的理顺了领导同事师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了相互理解支持帮助和及时沟通交流。

记住学生姓名助力教学

教了几十年书,记住的学生姓名寥寥无几。没有自己教的故事,也没有学生学的故事。叙事写作,给我补上了这种遗憾。

我从班主任那里要来了同学们的姓名和照片,存在我手机里,一有空,我就看着照片记同学们的名字。就是上学放学的路上,我想到某个同学的一些情况了,马上掏出手机看一下相关的照片。为了不让学生有投机心理,我告诉同学们:我记住每个学生姓名,不要心存侥幸。说着这话,我顺便掏出手机,告诉同学们:我的手机上有每个同学的照片。大家“哇——”的一声,我以为自己哪个地方错了,后来才知道学生觉得稀奇而已。《我背学生姓名》一篇博文,就是这样写成的。

仅仅知道学生姓名只是第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当前的状况也不够,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脾气等。为了写好学生成长故事,我不断向班主任靠拢,向了解学生的老师靠拢,就像是一个赶新闻稿子的人,不断为写学生成长故事搜集素材。一年的时间,写了二十个左右的学生故事,让我极大的走近学生内心世界。我了解了学生成长中不被人注意的细节,慢慢通过这种相识相知感动学生。

扬己过道人善静待花开

受到叙事者强大心灵的影响,我开始在同事和学生面前坦言自己的不足。因为坦言不足,我赢得了年轻优秀榜样孙翠苗老师的倾力帮助,让我全程观摩她的备课和教学全过程,整整一个学期,为我在一个班讲了近六十节观摩课,涵盖初中地理复习内容的百分之七八十。因为我坦言自己的不会,并讲述虚心向孙翠苗老师学习的故事,赢得了学生的认可,也激励了学生虚心努力学习。一学年来,孙老师与我的师年轻师傅带年长徒弟成了一段佳话,学期末“最美教师”评选,孙老师被评为学校最美教师之一,我被评为级部最美教师之一。

从王维审老师那里学到的叙事教育,我也在教学中尝试着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暑假后,我刚刚接了两个教学班。第一次见这些学生,就讲了他们的同学助人为乐的故事。这个故事,我是无意中听到的。一位邻校同事的手机丢失了,在操场上(我们两个学校暂时共用一个操场)。去找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这两个班的同学中的四位知道后,就主动帮着找,把整个操场找了个遍,最终找到了手机。这个同事非常感动,非要找同学们的班主任当面致谢。向我打听这四位同学的班主任,我就趁机记录下了这个故事。没想到,我接初三地理教学,就是教这两个班的同学。我把这故事讲给大家听,同学们都听的很认真。一个故事很快讲完了,每个同学心中也都埋下了一颗自信自律助人的种子,甚至是拥有了它们茁壮的幼苗。

有一种坦荡和不自私,是不隐瞒别人的善行。写到这里,我之所以夜以继日的完善这篇文章,就是王维审老师和叙事者团队为全国各地喜欢叙事的老师帮助太大了。因为叙事对我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有说不尽的好,所以三年多来,不是万不得已,我天天坚持共读和叙事写作,写了一千七百多篇文章。不知道的人,觉得很累,我却非常享受和怀念这个过程。想想三年多前,参加叙事者前的种种不堪:身体精力精神状态、工作生活和学习能力,都是一个大崩盘状态。快五十四岁的我,不管是对身体、工作和生活,都有更高的调控能力,面对种种不堪,我都能坦然面对,乐观向前。作为一个学习中的叙事者,真的希望更多有缘的朋友走上学写叙事之路。

作为一名叙事者,也要坦言自己的无奈。都说一个优秀的教师,让学生跟自己学习慢慢会变好。这只是大多数情况,有时还会变得更加不如意。宇就是这样的一个特例,初一一开始他学习非常刻苦,初一地理很难,他是唯一作业不需要督促而且成绩优异的同学,简直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小大人。知道宇没有父亲,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总觉着自己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似的,心里常常觉得心疼。到了初二,宇在我面前的形象,开始朝向不好的方向转变,上课有事没事的随便回头,我以为他是引起自己的注意,有点生气:大了,应该更懂好歹了,怎么变得不如从前了呢?我写了几篇关于宇的叙事文章,开始更冷静客观看待他的变化。他这个随便的自己,才更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包括他的“叛逆”。一个人在找不到寄托心灵所在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现在我明白了,一切担忧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切好的不如意的,都是生命中必经的历练,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让学生也在自己身上找到可以学习或效仿的榜样,我也就问心无愧了,在不如意中活出一丝如意的一抹新绿,才是一个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应该做的!加油,我努力!

我不能预见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知道一切都会在自己的努力中变得更加美好。也许有旱涝、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发生,那是生命中必须的历练,经历过这一切,才知道平平淡淡生活工作学习才是真,让自己和他人在这种平淡中变得更有涵养遇到更美好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