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1712:教学如唱“拍手歌”
(2019-10-21 21:32:5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0.1712:教学如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看看哪个组收得快又齐!”当我下午第二节课请一班的同学上交自己的卷子时,竟情不自禁这样拍着手唱起来了。
老师快乐的样子,是因为看到了同学们努力的样子,欣慰的老师同学们也喜欢。
如何用思维导图
周一,课程表上没有课。想办些图书借阅,总觉得还有备课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再有两周的时间就期中考试了,七年级上册半本书还没有复习。更主要的是思维导图没画,究竟哪些是重点难点,我心里也没有底。
我开始慢慢备课,在打草纸上,做着思维导图的草稿。第一章弄完了,就改成了正式的思维导图。看了以后,觉得没有必要一一去讲,似乎更应该讲些策略。想到上周领着学生复习六上《天气和气候》一章,思维导图可谓完备,却将学生讲得昏昏欲睡。学生昏昏欲睡,我却累得不得了。好在接下来在二班上课,就是不讲了,让学生做。这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学生挺喜欢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偶尔点拨一下,学生感觉欢喜。在一班,我整整讲了一节课,学生怎么不累呢?幸亏是下午第三节课,如果是第四节打瞌睡的更多。
思维导图,不仅是引导思维的,更是将学生的学习节奏调控到一种最佳状态。
与卢老师换课
“赵老师,你在学校吗?”
“孙老师,我在图书室呢!”
“卢老师有事,想与你换课,你上他今天下午一二节课,他上你周三的课,你看行吗?”级部主任孙翠苗老师打来电话。
“行啊!你那里还有印下的卷子吗?”我答应了,忽然想到没有可用的卷子了。
“刚印了一份,综合考察六上的,都是中考题,做起来挺纠结的。”没想到孙老师也用上了“纠结”,这可是我以前经常用的词啊!如果没有这种纠结,就不会有一个学期向孙老师请教一百来个问题了。
“既然是中考题,就不能说是太难,早晚学生都要过‘纠结’这道关的。早遇到‘纠结’,早学会解决,早长本事!”我此刻倒显得爽快,遇到困难既然躲不过去,正视并勇敢智慧的面对,就是最好的办法。
“我马上到你那里拿题,中午事先做一下。若不然,学生问我就卡壳了——自己的思路不及学生快了。”每次都是沾孙老师的光,我一直用她印下的卷子。
回来一数,发现少了十张。孙老师帮我找到,并趁着打饭的功夫给我捎过来了。
吃饭的时候,正好碰见卢老师,顺便与他聊起了自己的感悟:“学生文化课学好了,那是他自己找到自己最好状态了;学生文化课学不好,那是自己引导激励不得法,或者学生本无学习天赋是其他方面出类拔萃者。”我想起了孔子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虽然我与卢老师年龄相仿,但是教育教学德艺双馨,一直是我仰望者。这样对卢老师说,实际上就是现代版的“班门弄斧”。
请教师傅特使
另外纠结的一道题,就是判定那幅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是山地还是丘陵。这道题,没有同学帮我。
之前纠结的一道题,卢延澎同学帮我解了,而且很肯定。我告诉同学们,这道题不必麻烦孙老师了。
请教孙老师,我也没有时间了。课间十分钟,还有回去喝口水,因为接下来要说很多话,防止嗓子疼。
冲着李宗岩和徐文凯同学:“你们两位帮我个忙,请教孙老师或她的学生们,问问空怎么填,弄清楚为什么,行吗?我一直纠结于两个答案之间,是在无法拿定主意了!”
这样说着,想起两年前孙光耀同学请教孙老师帮我解决问题的场景。
当我差点忘记这个事情时,徐文凯同学到办公室回复我:“关于纬度位置的回答,孙老师受不全面,如果分值高,还要回答属于中高低纬度的那个范围,还要回答属于哪个温度带。是山地不是丘陵,原因与同学们说的一样。”
我错了,同学们都对了。我已经不再觉得尴尬,而是一种别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