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85:问题意识提升教与学
(2019-09-27 13:46:33)NO.1685:问题意识提升教与学
每次课前课后,我都要精心准备一下。一者精力不济,怕到时遗漏知识点或关键问题,二者反复想一想,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找出来并纠正。
教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提高素养,也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提升。
何处建坝更合适
“何处建坝合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曾数次回答学生这个问题,总觉得不尽人意,特总结如下:
判断山谷山脊不是问题以后,就是这种难度较高的问题了。坝址要选择在山谷或合流的狭窄处,不仅仅是找出山谷和河流而已,还要选择狭窄处。
这样做得原因,一者便于蓄水,二者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山谷中建水坝,这是一种模式;其次就是在盆地往外流水的出口狭窄处,更是一种常见模式。同样的狭窄的山谷处和河流处,就要看哪里更容易蓄水,另外还要水源采集地的水源的质量(以不被污染或更少被污染为原则)。
降水分布与水资源分布
“老师,你讲讲水资源分布和降水分布吧。”张静茹提问。
“你是问整个世界的,还是中国的?”我想弄明白,根据复习进度,下面复习到的是关于世界的。
“中国的。”张静茹笑了,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说明白。
中国的降水分布和水资源分布基本是一致的:东南多,西北少。或者说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
具体原因,不仅与降水有关更与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量大有关,因为那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展水平高。
不要以为降水丰富的地区,水资源一定丰富。举两个例子:香港和新加坡,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多,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大家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教会学生从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多方面考虑,学会正确的分析表述。如香港新加坡,地狭人稠,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大,地表河湖少或大江大河少,降水量丰富,淡水资源同样缺乏。
太阳在我们什么方向
同学们到图书室复习地理的时间,是九点半到十点之间的十几分钟。
我先讲:“我们这里的北方不是习惯上以为的北方,即不是房屋门窗朝南,相反方向朝北。我们以为的北方,在是正北方向偏东35度。”
一边说着,我一边左手掌指示习惯上的北方,用右手掌指示真正的正北方向,两手臂交叉,让学生看到35度夹角。
确定了正北方向,我用右手臂继续指着正北方,将左手臂垂直与右手臂,形成一个指向标,让学生看太阳的方向。
“在我们的东南方向。”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回答。
“秋分至春分之间,太阳从东南升起到东南落下;春分到秋分之间,是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是太阳在我们的南方,太阳影子朝北。”我继续说。
“太阳影子朝北,就是刚才我说的正北方向,也就是习惯上我们看到的北偏西35度方向。这个时候,你看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12点。北京时间十二点,也是我们的地方时12点。因为我们与北京地区,同样位于东八区。”
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属于什么温度带
“南北回归线,属于南温带和北温带吗?”胡敬旻同学弱弱的问。
我的脑子一出溜,就回答它们属于分界线。与赤道不属于南北半球一样,与西经二十度和东经160度不属于东西半球一样。
事后,我总觉的似乎哪里出错了。于是上网搜索:
结果是南北回归线,分别属于热带,因为热带有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也有。继续搜索,南北极圈分别属于南寒带和北寒带,因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也有。
赤道和东西半球分界线,不属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是对的。
我坐不住了,于是想尽快找同学声明:自己讲错了。
下午签到后,在路上遇到陈敬迪和赵长新两位同学,讲了此事,摆脱她们两位给同学讲一下,要不我就亲自更正。
陈敬迪说:“老师,你以前讲过。”
我问以前怎么讲的。陈敬迪的回答,让我感到欣慰,以前我讲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