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71:地理学习“向导”之一
(2019-09-19 06:53:2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71:地理学习“向导”之一
昨天上午听了一节地理课,王文静老师讲的,在6.2班。自己时常在记录思考,每每期待或正在有所新的发现和感悟。
我正在教学的,是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复习课,内容与王老师讲的类同。如何让同学们感兴趣,如何让学不进去的产生兴趣,也是我时常思考的问题。
所有的地理老师都有类似思考,特记之。
地理方面的拓展研究
前几天,学校教科室主任光程老师,偶尔与我谈及地理学科的拓展研究问题,因为光老师的女儿正在读八年级,提及有关地理学习方面的问题。
光老师在学科拓展研究方面,很有建树:已经在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类似文章。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向他介绍;现在学生做的每个往年的中考题,都带有一定的拓展研究性。想到光老师对拓展研究报告一类感兴趣,这样的题目显得小了些,于是进一步举例介绍(当时说的没有这样仔细,后来进行了系统构建和梳理):
1、 孝妇河的源头、水文特征、污染和治理情况,水源地的特色生态农业建设成就等,属于围绕一个地理事物展开的探索研究。
2、 淄博地理的天气气候特点、交通物产和工农业第三产业等的发展状况,属于对某个地区各种人文和自然元素相互影响的探究分析。
3、 观察本地正午太阳影子长短变化,涉及相关的器材和观察记录以及对记录结果的分析利用。
4、 昼夜长短变化的研究:从春分到秋分,每天见到太阳升起时间的早晚的变化。
5、 观察课本上的有关地球被太阳光照图,看晨昏线,分析在春分秋分和其他日子里,同一条经线上不同纬度地区(赤道以北或以南)随着纬度变化——见到太阳升起时间的变化规律。
闯入原始林“无人区”
下午连续上了三四节的地理课。
经纬网有关的问题,学生看似都学过,但是真正遇到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次都是一种新的学习——温故而知新类的学习。不管是最好的学生,甚至是我本人,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探究结果一定正确。但有一点,即使基础差的同学,也可以在这里有所斩获。“顿悟”,向来“天道酬勤”,你努力了就会有所收获。
需要大量的思维,而且是熟悉的陌生地,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问题陷阱,我觉得称这种练习为闯入“无人区”更为适当。
巡视中,看到有的同学披荆斩棘像猿猴一样敏捷,这“无人区”就像是本来属于他们的领地;看到有的同学,常常蹙眉凝眸举棋不定的样子,我似乎感受到他们感受到了鲜花下面的陷阱,所以他们迟迟不肯挪动自己前行的脚步。
我如何做好一个向导呢?
“同学们有疑问我就讲,没有疑问我不讲!”我挖掘着同学们心中的探究精神,同时也有自己的一定之规——有些问题,我是必须要问或要考察同学们的。教学活动之水能载向导之舟,也能覆向导之舟,似乎举重若轻的我丝毫不敢大意。
张鑫泽似乎忘了是在“无人区”探险,竟然弄个玩意与陈勃睿饶有兴趣的谈起来。
张鑫泽,上次才表扬过的,基础虽然不好,但是思维能力还是足够的,就是容易分心走神。“张鑫泽,你和陈勃睿怎么帮助老师啊?”张鑫泽一脸茫然,很快明白了一切,精力转移到做题中来,我继续说:“老师的思维不如同学们快,希望做得快的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有同学提问题时,可以帮助老师解答。”
教师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若反其道而行之,就会掉进自己挖掘的陷阱而不能自拔。穿越“无人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帮助,是一切智慧动力和精神之源。
“一切正确的思路和探究结果,都是通往认识人生宇宙真理的阶梯。真理的探索没有止境,更正确美好的真理,永远在努力前行的我们前方!”我突然充满诗情画意地这样说,是说给同学们也是说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