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65:“油梗”变“桂花”

(2019-09-15 11:01:1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665“油梗”变“桂花”

——我的备课“三级跳远”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琢磨一些如何将课上得更加精彩的问题,并尝试着不断付诸行动。好课不仅让学生受益,而且让教师拥有更多成就感和幸福感。

回首往事,在知天命之年后的三四年里,我的备课在默默坚守中完成了“三级跳远”!

“嫁接”来的好课

记得三年前我五十一岁,为了上好结业班的课。我坚持向身边优秀教师孙翠苗学习,方式就是随堂听课仔细观摩探究,在听课过程中形成自己优质课堂模式。“先听一课,再上一课”,成了我那一学期的上课模式。四本听课记录上,写满了我听课的收获感悟心得和认识。从知识结构梳理,到终点难点的处理,到遇到特殊情况的机智处理,甚至细微到课下师生的互动交流。

孙老师将她六年送结业班的经验,都倾注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大爱和悲悯,感受到一个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不停留在知识技能传授上,不停留在教育艺术的驾轻就熟上,更体现在关爱和引导激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上。

我把这种好课,称作“嫁接”课。家乡有一种油梗,将桂花嫁接到它上面,就成了一株实实在在开花飘香的秋桂。没有将桂花嫁接油梗还是油梗!

油梗上开不出桂花。要完善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需要从完善提升课堂内在品质入手。

观听研磨自己的课

通过听优秀教师的课,通过“嫁接”形成自己的优课,让自己对优质课堂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多听并研磨自己的课,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优质课。

那时,我坚持了近两年教育叙事写作,通过“每天一文”,对自己课堂的一些理念情绪言行进行过梳理。课堂比原来好些了,但明显感觉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我在正式上课之前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进行试讲。那情形,就像还是一名师范生时实习上课。“映客”等录制下音像自己抽空反复听观并研磨,琢磨其中的每句话,结合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特点,找出恰到好处的地方找出存在缺憾的地方并并重新梳理和调整,有时是找出哪些话语或用词需要调换。

为了这种听观研磨,更客观科学,我常在不同心境下观听研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常常让这种研磨更趋向立体高效。一般三四遍修改后,自己感觉完善得差不多了,就去给学生讲,收到的效果自然好了许多。

因为要反复试讲,“讲”的劳动量翻了几倍,但我感觉累并快乐着。

思维图导出教学活力

自己授课容易思路散乱,就像是写一篇不成器的散文形散神也散。年轻时,这样的课堂一般更有激情。遗漏的内容,可以在以后上课时补充上。

最近一两年上课时常常会遇到自己的思维“短路”。没有年轻时的激情,多了让自己尴尬学生空等“急”情。面知识点比较细碎的课堂,或面对需要多方面综合性分析的时候,常常顾此失彼。

于是针对这些情况,设计课堂教学思维导图,防止自己讲课“跑偏”,也防止自己授课过程思维“短路”。在这种思维导图设计上,我特别注意照顾到自己和学生思维特点,为教学相长奠定了基础。思维导图的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结构系统梳理,也注重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注重课堂结构严谨有保证课程开放拓展。

这种思维导图,设计三两遍后还是觉得不理想,常常要六七遍。每次设计或修改,都是建立在对自己和学生思维框架预设基础上的,因此每一次都是渗透着对自己和学生思维的一种更深入客观科学的解读。

思维导图,解决了课堂框架结构的优化,让我更好发挥特长关注教与学的细节不断在细节上有所突破,在不断有所发现中实现教学专业的更好成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的备课,经历了“嫁接”、自我观听研磨、思维图导出活力等“三级跳”后,在我快迎来五十四周岁的时候,切实感受到不仅有眼前的点滴拼搏和努力,更有“诗和远方”在向我招手呼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