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64:再接再厉,培育更美教学花

(2019-09-14 21:48:3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664:再接再厉,培育更美教学花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琢磨一些如何将课上得更加精彩的问题,并尝试着不断付诸行动。

好课不仅让学生受益,而且让教师拥有更多成就感和幸福感。为自己的课堂上,有更多亮点,为了自己拥有更多好课,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嫁接”来的好课

记得三年前,为了上好结业班的课。我坚持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方式就是随堂听课仔细观摩探究,在听课过程中形成自己优质课堂模式。“先听一课,再上一课”,成了我那一学期的上课模式。四本听课记录上,写满了我听课的收获感悟心得和认识。从知识结构梳理,到终点难点的处理,到遇到特殊情况的机智处理,甚至细微到课下师生的互动交流。

身边优秀教师,将她六年送结业班的经验,都倾注在自己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教育者的大爱和悲悯,感受到一个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不仅停留在知识技能传授上,不仅停留在教育艺术的驾轻就熟上,更体现在关爱和引导激励学生学习成长的艺术上。

听了优秀教师的课,我再上自己的课,所谓“近朱者赤”,我的课差不到哪里去!这堂课上,融合了两个人的智慧。可是,我发现一个缺点,就是一旦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没法达到这种上课状态和境界。我把这种好课,称作“嫁接”课。没有将“桂花”嫁接上,“油梗”还是“油梗”!

油梗上开不出桂花。要完善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需要从完善提升课堂内在品质入手。

观听研磨自己的课

通过听优秀教师的课,通过“嫁接”形成自己的优课,让自己对优质课堂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多听并研磨自己的课,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优质课。

那时,我坚持了近两年教育叙事写作,通过“每天一文”,对自己的课堂的一些理念情绪言行进行过梳理。比原来好些了,但是肯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直觉,但是没有察觉到具体所在。于是我在正式上课之前一两天,多次试讲,并用“映客”等录制下音像。然后,自己反复听,琢磨其中的每句话,结合课标和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特点,思考那些地方已经恰到好处,那些内容需要重新梳理和调整,那些话语或用词需要调换。一般三遍下来,自己感觉完善得差不多了,就去给学生讲,收到的效果自然好了许多。

自己五十多岁,一周只有四节课。因为要反复试讲,每周需要讲十来节课。这种多付出是巨大的,但是想到这种付出后给自己和学生带来的好处,也就累并快乐着。

思维图导出教学活力

有很多个性化的原因,自己授课容易思路散乱,就像是写一篇不成器的散文形散神也散。年轻时,这是授课有激情,无非自己以后把少讲的内容补上就是。

五十二三岁后,感觉自己的思路常常“短路”。没有了激情,多了让自己和学生尴尬的“急”情。特别是面临知识点比较细碎和综合性分析的时候,常常顾此失彼。正好一位老师传授思维导图,用在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上。我突发奇想,这种思维导图,可以用到人生的各个方面层面。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就是用到我的课堂上。

有了这种思维导图,可以防止自己讲课“跑偏”,也可以防止自己授课过程“短路”。年轻时上课存在的一个问题,在年纪大了后解决了,我感到一种兴奋和骄傲。在这种思维导图设计上,我特别注意照顾到自己和学生思维特点,也为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奠定了基础。同时,思维导图的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注重教学过程的张力设置,保持一种结构严谨而能够拓展的状态。

思维导图,解决了课堂框架结构的优化,让我发挥特长关注教与学的细节。利用优质精力,不断在细节上有所突破,我似乎又回到了年轻时教学的状态,不断有所期待,在不断有所发现中更好成长。

一堂课一个思维导图,少则设计三四遍,多则设计六七遍。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变,却总是伴随着课堂上一点点可喜的进步和提升。我的课堂教学思维导图,是用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浇灌而成,是一株面朝大海迎春绽放的教学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