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95:教育植根于内心的光和温暖
(2019-07-08 14:26:5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95:教育植根于内心的光和温暖
网上有个段子,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放假,因为老师快疯了;为什么开学,因为家长快疯了。
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如何寻找教育的举重若轻之道呢?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细节。
比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好心态
阅卷结束后,习惯性的第一反应,就是考得怎么样?
每次小考后,有几个学生:陈越洋、徐文凯、卢延澎等都会第一时间问成绩。每次小考后的中午,我都特别兴奋,中午少休息也要看卷。要知道中午足够的休息,是我雷打不动的遵守,因为身体毕竟是第一位的。
我这样做,实在不想拂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拖后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学生的热情过了再去学习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喜爱看书,总是身上背着一个书包,把喜欢看的书装在里面。一旦有时间或有看书的想法,就随手从背包里拿出来看。这种见缝插针的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是集腋成裘。
斤斤计较中,可爱的是懂得珍惜。
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这种斤斤计较,不仅在考试后看成绩,更在考试前时时处处辛勤付出的点点滴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说考试是个舞台,那么考试前的学习就是台下的勤学苦练。台下的时时处处抓住机会的勤学苦练,是一种更可贵的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果把好的学习成绩比作花和果实,那么好的行为习惯则是更加根本的所在,犹如植被植根的土壤。
寒假后开学,自己养的那盆玉树枯萎了,就搬到外面浇上水。有过经验,过不了一两天,这些枯萎了的叶子就鲜亮如初。两天过去了,叶子枯萎照旧。于是浇了第二次并期待着,过了几天,还是枯萎着。我用指甲掐了一些盆土,就像是水泥地一样坚硬,浇的水都从盆沿内侧渗下去白白流走了。
到附近弄了些新土换上,待了六七天吧,枯萎的叶子没有任何起色。我又到针叶松树下,弄了松针土换上,据说这样的土养君子兰都可以(我知道君子兰对土质比较讲究)。过了四五天,枯萎的叶子开始转变,十来天后,枯萎的叶子都鲜活硬实起来。每次走过这里,我都轻轻抚摸一下这些康复后的叶子。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教育学生都很辛苦,付出的都很多。不管怎么多的付出,只有那些触动学生心灵和性格的正面引导激励才是有用的。
“猎狗”与“兔子”的不同心态
有的同学看过试卷以后,常常分析说是马虎粗心不用功。实际上,不用功、马虎粗心背后是什么呢?
真的是这样吗?非也。孔子曰:听其言,观其行,视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刚上小学时,我学练一个拼音拉车的la。老师叫我起来拼读,我只会读单个的音节,怎么也不能独立拼读出来。老师挺有耐心,一遍两遍三遍,示范了三遍以后,让我自己再拼读,我脸憋得通红羞臊得难受,就是拼不出来。老师没有再批评我,让我坐下了。这应该是上午的一节课,下课后我不禁感到一种巨大的悲哀,学习生活刚刚开始我拼音不会,怎么办呢?一个班的同学,就是我一个人不会拼读了。
记得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我站在校园的那棵高大的皂荚树旁,抱着大树干,痴痴地想:这一辈子怎么过啊!不远处一个人推着车走上坡路,前面一个人在拉车。“la”,我突然有了灵感,这个拼音就这么拼读出来了。
之后,我与自己小学一起入学同学小学初中生活中,90%以上的各种考试竞赛中,一直保持着第一的成绩直到初中毕业。很多次我看到考试前,我看到同学们准备不得其法,考试后常常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唉声叹气,其实他们在很多事情上比我聪明多了,为什么学业成绩上就是提高不上去呢?
后来看了一则寓言,似乎明白了些道理了:一只猎狗追赶一只兔子,两者奔跑速度差不多,甚至猎狗的速度更快一点点。最终,兔子逃脱了。分析原因,兔子奔跑是为了逃命,猎狗追赶只是为了得到一份奖赏而已,显然兔子更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