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42:学做父亲
(2019-05-27 06:17:3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42:学做父亲
学生上课可以走神或考试不合格,从教师这里传递出去的文化知识能量,却应该是清晰正确明了的。
学做老师如此,学做父亲不也是如此吗?
怎么跟儿子交流
昨天,儿子回复我:“爸,我今天考完试了。你找我说有事,是什么事呢?”
“考完挺累了,我也累了。你好好歇歇,明天再联系吧!”
“好吧。爸,你注意身体健康啊!”
我敲打下在微信上回复的几个字,似乎有千钧之重。上次回复,妻在旁边,还是她帮助回复的呢?今天妻在医院伺候岳母,只有我自己回复了。
对于这些,父亲要与儿子好好谈谈的。儿子能听我的吗?假如听,我该如何谈呢?
为什么谈工作呢?就是在工作中学着做人做事。一个人从工作中养家糊口,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还有一个关乎成长的问题,就是学着做人做事。比如工作中,你有不懂的问题如何相认请教,比人有需要自己帮助的如何帮助别人,一来二去,关系处理好了,觉得工作就是一个温馨的场所,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动力。如果不会处理,就是及其简单的工作,人际关系冷冰冰的,即使能干干得了,干下去也索然无趣了。这样下去,不仅失去了找工作或努力工作的兴趣,也失去了一次次助力成长的人生历练!
这样做的结果,不管对知识技能艺术的学习,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实际上都没有学到什么。如果硬要说的话,就是学到一些皮毛。这种碎片化的学习,让自己本身好的习惯和原先学过的知识技能艺术,都忘得差不多了。没有联系,没有得到运用的最容易忘却。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就拿我做教师来说吧。
自己从事教育工作35年了,应该获得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总结的,似乎自己也没有做错的地方。知道后来看了《了凡四训》听了净空法师讲的《十善业道经》自己抄了《坛经》,才发现自己错得很多,这种错误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渗透到各个细节和转折的节点了。看了这些以后,我不敢张狂了,做很多事情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怎么做呢?我开始以佛陀为榜样,具体而言,就是深入读《地藏经》和《楞严经》。后一本是看破,前一本是担当责任。不是生活学习工作中没有了榜样,而是我的不良习气或戾气,让我看不到身边或其他书中学习的榜样,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可以从一切人和事情上去学习的,而我却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个世界,不是缺乏成长的机会,而是自己缺乏了成长前行的能力!
不再勉强
教育没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或正在沉睡的人。
初中毕业的我,虽然考了本校第一入了师范学校念书,总觉得谁亏欠了自己什么似的,这种状况一直或大或小影响我十七年,直到听了净空法师的佛法讲座(大概是2011年),才知道这就是自己生命中缘,从断断续续的听讲座中,学会了看破放下。师范学习,以及后来的走上工作岗位,这种尤怨的情绪念头思想,向一种慢性自杀一样,将我努力向上的劲头潜能消磨殆尽。
在我的十七年加上师范学习三年,就是二十年,我都是拈轻怕重,不敢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好高骛远,能做的努力或事情不做,不能做到的却天天痴心妄想。这种状况,在家庭、工作和学习中,都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我的婚姻的多次失败和经历坎坷,都与此有关。婚姻,是两个人的修行。一个自身不去修行的人,怎么与人同修呢?不能自修,不能同修,前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就积少成多,最终导致关系紧张乃至破裂。
明白了的我,并不能独自前行成长,每天都在诵读这些典籍,就像是这些古圣先贤在陪伴自己成长。很有这些典籍上讲的道理明白了,要做好身边眼前的事情,仅仅靠这些典籍是不行的。我在苦苦期盼中,终于遇到了叙事者团队。从叙事者团队中,从阅读中,从身边优秀他人中,从撰写叙事教育故事中,找到前行的榜样和需要改掉的不足。从那时起,每天一篇博文,记录我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