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37:结对子的农户

(2019-05-22 17:41:35)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537:结对子的农户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这个丘陵环抱的村庄。
如果不是陌生的环境提醒我,我似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见到每个村人,就像是见到了自己小时候常常相处的乡亲。砖瓦房和破败的土坯房相映生辉,对比中看出这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农村出来,真的没有为农村做过什么。除了教师本职工作外,参加业余社会活动,就是正月里的“扮玩”了。一个快板,说了好几个村子,看到男女老少专注的听着,挺有成就感的。
我联系的农户,并没有见到人,只是在电话上联系了。他正在百里外的一个地板砖厂给人看门,简要的表达了通话的意义,我们有了简单的家庭情况的交流。
农户的年龄,也是五十多岁,比我的年龄小点。看到了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和常常躺在床上的父亲,两人热情给我们搬座位,让我们在院子里坐。没有坐下,只是在破败的房屋前照了一张照片。
屋子破败不说,里面摆满了家具,很久前没有住过的样子。这个房子,与村子里其他敞亮高大的门楼水泥瓦房比较起来,就不是一个世纪的产物。我想起老家里的自己曾经住过的房子,现在也是一样的破败了。想到里面躺一躺不可能了,没有可以躺的地方,顷刻间会被溅起的尘土包围了。
这户人家有一儿一女,女儿毕业了参加了工作,儿子正在中学念书。我能想象一家人努力上进的样子,只能从院子里两位老人的描述中去努力地想。我不是也这样走过来的吗?甚至我走过的路,比这户人家更难。大概不同的,就是我读得书比他们多了点或者更加刻苦吧。
我希望自己为这户人家做点什么?我能做点什么呢?实在想不出来。一个连自己的家都经营得非常吃力的人,怎么帮助他人呢?
以助人的名义走进这个村子,甚至是在来的路上,乃至从事着一切琐碎的事情,我都觉得自己变得高尚了。实际高尚在哪里,真的说不出。或许,仅仅因为想着帮助别人,不是蜷缩在一个人得失纠结妄想的象牙塔里,就是一种高尚之旅的开始吧。
第二次去的时候,便被告知,不用再与这农户联系了。他不需要,不必要。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原来就抱着一种空欢喜来的。这户人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有属于自己更好光景的。努力前行的人,不会比自己差的,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我后来,只是通过照片,看到同事们到那个村子里去的情景。看到他们相互交流着,相互合影着,用一种幸福和满足涌上心头,真的只是心头。
我删除了这农户的所有信息,直到后来接到一个通知,继续充实与农户联系的信息,我才想起与这家农户的关系。一切的信息和了解,只是来源于一个电话和其他的途径。我对这个农户,除了那口破败的屋子,没有其他直观印象了。
当我给这个农户继续打电话的时候,电话那头接听的是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我不知道这个联系方式哪里出了毛病,我努力想象着这个农户的状况。片面的,零碎的信息涌上心头。女儿到某个单位正式上班里,儿子依然在读书。不,或者这些信息都是残缺的。毕竟隔着这么远的路,通过这么多的渠道得到无法亲自证实的信息。
信息时刻都能得到的,准确吗?我坚信一切都有可信度,又那么一切都是变化的,毕竟变化是永恒的主体。
我没有机会去了,联系不到这位农户。即使去了,我能想象到那所破败的老屋里,也不会住着这位农户的。回去干什么呢?他应该在某个地方打工呢?虽然工作不是很好找,但是努力找工作的人,在五十多岁的年纪,还是容易找到的,虽然他的腿有点残疾。
同事,帮我到农户老家那里采集一些信息。我感到很欣慰,路途遥远,我却是不方便去,而且我想象到与老屋的相互没有多大意义了。虽然我忘不了老屋,忘不了我童年的记忆一样。
我不知道与这位农户,今后还有没有交集。但是我知道自己无论如何无法走出童年的记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变得更加清晰了,似乎是镌刻上的。只是这些记忆,会被现实中的一切注入一些新的血液,于是有了一些不同角度和境界的解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