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17:倾听《论语》中自己的声音
(2019-05-06 06:05:07)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17:倾听《论语》中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一生都在读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自己。每个人,一生都在写一本书,这本书也是自己。
我每天都在学写教育叙事,渴望有一天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文集。这是一些写给自己心灵的文字,叙说一个生命最本真的成长中的声音。这些文字,因为太自我,很少可以让人共鸣的地方。因为没有足够的延伸度,文字的张力也弱了。
《论语》这样的经典,则不一样。孔子坚持述而不作,挑选了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清香四溢世代流传着。我在“讲习”《论语》中,也感到了经典的好。经典中每一章的内容,也足够装载下我的情绪念头言行,而且在这种“讲习”中,一切都得到一种优化。情绪念头的朝向,语言彰显的格局,那种可以延伸到教育人生每个角落的种种可能。
我用笔,在书本上,记录下这种讲习中那些激情飞扬的思绪。作为教育经典,在熟读的过程中,她的引导激励作用,在一点点被撩拨而发。经典的力量,让我在其中掂量着,掂量出一种沉甸甸的收获。
找到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本,并努力结合历史和现实深根固柢。最民族的,才是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这种更加深入拓展的智慧和力量,在现代文明的春风里,更有青草漫坡的力量。现代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每时每处,都在谈着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恋爱。相互的尊敬、成就,就是他们最青春和富有价值的模样。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际上,一千个读者,同样有一千个版本的《论语》解读。你的那个《论语》解读是怎么样的呢?我反正在倾听自己的那个《论语》解读了。名家大德的解读,已经成了历史的风景,我看着有我浓墨重彩的解读,竟然开心笑了。经典道出了每个人的心声,每个人走心的解读又极大丰富和活泼着经典的内涵。
一个人站在地上,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地飞翔,但坐在飞机和宇宙飞船上就不一样了,可以遨游太空的。诵读解读并践行着《论语》,心灵便在一种更加广阔的视角和境界游历着。
从2003年我第一次从集市上花两元钱买来那本《论语》,我的心血就一直浇灌着叫做《论语》的花朵。
浇着浇着,《论语》拥有了自己的生命特色,我的“讲习”中没有专家大德的高屋建瓴,却有接地气的清爽和仰望星空的骨子里的骄傲。讲习《论语》的声音,很普通也有些糙,可是有了《论语》的相伴,我就像是经过精心打磨雕琢过一般,也不断看到自己生命中特有的光和温暖。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存在。
一次又一次讲习着《论语》,我开始在心灵的辽阔的领空中飞翔。我无法堵住悠悠之口说我鄙陋,但是我可以倾力于一处,看到个体生命中承载着的心灵,如大自然的花草树木一样,虽然小草无法体会乔木的伟岸,但是她不屈的意志和灵魂,就是无边的心灵原野上,随时都可以采集和欣赏的婀娜婆娑的徇烂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