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06:留下这天的记忆

(2019-04-25 17:05:02)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506:留下这天的记忆


2019424日,一个普通又不平凡的日子。喜欢叙事教育写作的我,就把这一天的“故事”留下来了。


希望看过的你,也喜欢,这是我努力前行的足迹之一。


上午监场,从上午八点到十一点半。监考中,整理了孙老师给我的几个教案(二次备课),利用监考时间,看《地藏经》近两遍,把地理试卷做了,抽空参加(原级部主任张道亮老师帮着监场)了一次为时二十分钟的30年以上教龄荣誉证书颁奖座谈会。


午自习值班(原来从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到一点,这次提前十分钟学生干值日,其他同学继续)。到了十二点五十分,疲惫的我走出教室,学生也就结束了午自习。我理解的不准确,这是一个“十分”失误。我文过饰非曰:积极准备应考!


这个午自习,学生非常兴奋。在那里大声的交流,读英语。我提醒小声点,保持精力体力,不影响他人。协助我值班的孙明铄和孙艺翡两个同学,都累了,很有倦怠感的样子,也是忙着准备接下来的英语期中考。王佳栋同学,一如既往地值日,俨然一位教师。二班的同学,也大多安静,有的复习有的趴在桌上休息。只有王子怡同学兴奋地说,我与她交流了一下,她也就很赞同地照做了。当然,有班规,管不住自己的话,就会被扣一分。我老僧入定一般,坐在一班的讲台上,他们安静了,我想这对下午的考试有好处。


下午,我可以休息。实际上,紧张忙碌的上午,加上一个午自习值班,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双盘着休息,知道待会儿需要阅卷,紧跟着写试卷分析等。但一切都必须以身体的健康为前提,我得让身体同意我这样做。


下午两点半左右,王维审老师用微信给我发消息:宋鸽的微信,联系一下她。


前天王老师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宋主编拟用叙事者公众号发的我的一篇文章《走向管理的光与影》。


这篇文章有点新意,特别是经过毕寒和姚淑君两位叙事者公众号编辑加了一个“编者按”,我也觉得有些独到之处。我也觉得这是我写“管理”类文章的一个突破,学写叙事教育文章有一千多篇了,这一篇确实有些独特的地方。《教育文摘周报》有关于“公平”的征文,我也想将这篇文章与一篇叙事文章结合一下凑成3000字左右(这是征文的字数要求)。编辑北北老师,很快恢复不可以,因为与学术指导性不符。


孔子坦言自己对富贵的向往,我也渴望自己有“管理”类文章出类拔萃。现实和人生告诉我,没有优质“管理”的人生,就像是没有经过耕耘经营管理的庄稼地一样。


我想自己文章的“新意”,就是管理者被管理者要喜欢并善于自我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能达到一种“互利互惠”,就像是师生可以“教学相长”。当然,这种“新意”,还在于我是一个对“管理”有阴影的人,也是一个惮于“参与管理”的人。在走出不善于“管理”的窘境中,我发现了“管理”的妙用,即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带来的双赢,我开始转变对“管理”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教学和人生其他小事细节,逐渐达到优质“管理”,我慢慢走出了童年时期不良管理给我带来的阴影,迎来积极走向管理的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我理解通过微信联系宋老师,宋老师很快给我回复:这篇关于管理的文章有些新意,但总体思路有些混乱。比如没有交代是否走上了管理岗位。要再顺一顺,关于“厌恶”可以改为避之不及。


与编辑老师直接文字交流,有点兴奋,同时巨大的疲惫没有完全调节过来,我感到一种压力。这篇文章,我曾经修改过,修改后的面目全非了。事实上,修改后的稿子并不比原来好。宋老师询问的问题,是比较“尖锐”的,我是否走向了管理。我只是一名教师,我所谓的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言行,管理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管理图书借阅和教材作业本分发等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事细节。


我是不是鱼目混珠,我惊出一身冷汗。扪心自问,我不是要写给那些管理岗位上的人,教他们这样的法那样的术,我是在用可以通达每个人心性的文字,告诉他们有一种管理是自我管理,有一种优质的团队管理,是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共赢,而不是滥用权力和玩弄权术。周公是一名管理者吧,孔子说:“虽有周公之才,使骄且吝也无所取材!”这大概是我的文字有“新意”的灵感来源之一。


宋老师的指导,在我心中产生强烈共鸣。现在没有思路,不等于静下心来没有。眼下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阅卷。叙事教育写作,毕竟是我的业余,正业是教育教学。我的经验告诉我,做一名好的教育作者,就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实践。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写作压力的放松,也让我从实践中得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在孙翠苗老师(级部主任兼班主任也是我教学上的“师傅”)的办公室,我开始阅卷,被孙老师照顾阅选择题。其间,我们的校长许修军老师与孙老师交流了一个管理问题,即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对突发性增加的“琐事”,如何达成一种心灵上的互助言行上的互助协调。“君知臣之不易,臣知君之难”,这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走出管理阴影走向阳光管理的基石。


我对着关于ABCD”的答案阅卷,头脑干净心灵也几乎透明。我在反复问自己,那篇文章能不能改,怎么改,甚至想过需要不需要别人帮忙,有没有改的必要。几乎随时随处可见的问题,都与管理有关。从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在管理中坚持“一以贯之”,已经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这大概就是我坚持写好这篇文章的动力之一,也是我写好这篇文章的智慧来源之一。


大概下午四点钟左右,我感觉不能再坚持阅卷了,要休息一下。从孙老师的办公室,拿着没有看完的一摞卷子,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就像是一个工人回到了自己的工地,我稍事休息(大概一二十分钟)后,我开始了“修改”——将前后两篇关于“管理”的文章复制粘贴到一起,开始从中筛选有用的素材。结果并不理想,宋老师提出的问题,那种不再思维混乱的要求,让我必须另辟蹊径。经验告诉我,没有任何“捷径”可言,只有直面自己的内心和现实,让文字从自己的心底流淌出来,而且要经受智慧的考量和筛选。


下午5点放学。看看我的修改正在兴奋中,也无法停下来,深怕一停,这个思路就烟消云散,这是一线教师写作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与妻通了电话,告诉她我因为修改稿子晚回家,让她心中有数。改到了六点,我还在继续,看看已经几近完工。张成双老师打来了电话,希望我回家的时候,捎着王志英老师的荣誉证书,他也是在改稿子走时忘记带了。我告诉成双老师,大概再用十分钟就结束。张老师嘱咐我沉住气,我让思绪和文字一个劲地“流淌”着。


预计的十分钟,实际上用了半个小时。


感觉语句文字没有太大毛病,我开始离校。告诉张老师我可能比原先说的,晚回去二十分钟。


在与张老师约定的地点,我们又交流了一些关于写作和自我管理提升的话题。张老师要给王志英老师送荣誉证书(30年以上教龄的),我也要回家吃晚饭,只好结将这种大快人心的交流画上一个句号。


回到家,妻做好了槐花饼盘子里盛着,小刀叉灵巧可用。槐花是对门邻居送的,一份邻居情,一份少年美食的回忆,一份从家庭从妻那里得来的温馨。吃饭过后,原想要最后一次修改给宋老师发过去的,竟然躺在那里不能动也不再想动,如同透支了的身心正在慢慢“充电”!


晚上快九点的时候,我才觉得恢复了元气。开始最后的“润色”上传并转发给宋老师,表达对宋老师的感谢和自己的收获感悟(简短)。神差鬼使的,又写了一篇关于管理的一点小感悟。睡觉的时候,看墙上的时钟,已经差几分钟就是晚上十一点了。屡次提醒自己,尽量十点以前睡觉,这次又“犯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