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01:希望破灭,梦想浴火更生

(2019-04-22 14:59:52)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今天太累了。

到校后,就是准备阅卷。

其实这种疲惫,追溯到昨天下午。考场上,看到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不高,我就心里一沉。这次单元考,学生准备不充分。可是如果不考,已经没有时间了。就是以考代练了,这种复习方法,可能也是最适合地理复习了。

手捧一卷经书,对学生的状态装作视而不见。佛说“以苦为师”“以难为师”,我这个人气质性格使然,对学生的学习付出比较“仁慈”。实际上,“仁慈”也是执行力软弱的代名词。我不想真的软弱,很多时间里,也做一个“无情”的教师。

不仅学习之艰辛,一个学生未来承受很多难堪的重负和挫折。我们没有能力让学生的未来是坦途,干嘛一定要将学习成长的路铺平让他失去一次次磨砺的机会呢?

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差距,并不是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让他们看清自己的学习状况现实。我从评价标准上已经照顾了学生的情绪,比如评价等次都加了十分。理由也相当充分,就是因为进度提前了点,所以“预支”每个同学10分,相信同学们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会将这个“窟窿”补上的。

再者,地理考试的趋向是考察能力越来越明显。因为不仅仅要让学生理解记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应对没有见过的问题的方法途径。

实际上,从昨天下午考场和阅卷情况,最难以面对的是我自己。学生如果掉到“沟里了”,那么除了学生难受之外,最难受的人还有我,我得帮着他们走出这些“沟沟坎坎”。

昨天遇到这个情况后,我的身心开始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想到刚开始上初二地理时的一个梦想,就是学生每天都探讨一个地理问题,训练地理思维,乃至相应的观察分析判断表述能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地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坚持下来。

我曾经向周围的同事表达了这种情绪,因为每个人的工作几乎就像是一个旋转的陀螺,很少有这份闲心闲情。我也知道,这是一个需要投入热情精力和时间的大工程。我可以想出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却是很难把握了。

“过犹不及”,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最难把握的就是度。也许是难以把握的缘故,达到这种教育境界的渴望就越强烈。

我想是一个蹲点守候的警察,又像是一个蹲点守候的机会的狙击手。仔细寻找每个可以促成这种教学活动的机会,寻找着每个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

那时有种感觉,就是“过尽千帆皆不是”!那时,我甚至怀疑,初二开学初的那一刻间的梦想,就像是人们传说中的UPO,似乎真的存在过,但是却是难以找到她真正的踪迹。

直到昨天下午,看了学生做的组不忍赌的试卷,我的心就像是遭了一记重锤,彻底岁了。碎了的流血的心,想起了那个曾经的梦想。大半年来初二地理教学的实践,和初一教学中的种种经验,让我想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前段实践,语文组可以玩转“成语接龙”。我也可以将“地理兴趣问答”作为一种同学之间可以随时PK的内容。这种“短平快”的方式,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理解记忆,虽然不会直接提高学生试卷成绩,但是它刺激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不亚于“成语接龙比赛”等对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很多时候,职业特点,让一切教学活动,变得为了应付近期中期远期考试似的。对于那些学习感觉良好的同学,这或许是一种苦累并快乐着,但对于那些对学习成绩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的同学,无异于忍受一种无言的折磨。何况,就是那些喜欢学习的同学,也会在单纯的做题训练中,变得麻木或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激动。

昨天下午,我都在利用闲暇的脑细胞思考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思路和提纲。放学路上,我就开始了构思。一个个细小有趣的问题,不断飞上自己心头。晚饭的时候,我随手记录下来。就是躺倒在床上了,还一次次起来写下那些有趣的问题。我觉得自己像是在还愿,也是在进行一种自我挑战。

今天凌晨四点不到,我就起床了。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继续编写这个有趣的地理问题。问题编号的序号,迅速的增大,原来打算六十个的,取“六六大顺”之意。后来突破了六十个,直到超越八十个了。我有一种预感,就是我可以将这些“有趣的地理问题”像抛绣球一样抛给每个同学,成为他们在紧张艰苦的复习中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赵翘楚和孙乐君同学给了我建议,王鹏程和牛杭东同学听到这个消息的兴奋,让我充满期待。张佳琪等同学积极帮助去印,让我赢得了时间。徐文凯、王子玉君、卢延澎、孙明铄和贾鹏程等同学帮我统一答案,让我有了一个很好的修养生机的契机。

上班的十个小时里,除了盘腿休息之外,我几乎没有看书,没有像往常一样坚持叙事教育写作。我的灵魂似乎被掏空了。:阅卷,写讲评教案,编辑“有趣地理问题”,编写“有趣地理问题”参考答案,找学习好的同学帮我订正试卷答案,上课等,占去了我全部的精力兴趣和热情。

许修军校长,在间隙给我推荐了两篇《人民教育》上的好文,作为学习参考。他谈了一些关于励志教育类文稿的一些想法和思路,我也谈了自己心中的相关的诉求。

我很累,但是我还是记录下了生命的一些划痕。

我想,这样做,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负责。生命非常脆弱,脆弱的并不比一株芦苇顽强。可贵之处在于,人是有灵魂的,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为了灵魂不坠于地,我用文字记录下精神和心智的一段路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