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1494:有你相伴前行真好
——张成双老师学习事迹侧记
多年来,我坚持诵读经典和叙事写作,同办公室的张成双老师是给我最大帮助人之一。
从2010年与张成双老师一个办公室,至今快十个年头了。
业余时间的坚持
张老师已经到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最后润色的阶段,他的办公两边堆着两座小山一样的书籍。这是他撰写研究生论文需要查看的,有他日常工作学习用的。
张老师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任绿野文学社团工作,一切进修学习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因为我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我们两人都在图书阅览室办公。课余时间,他除了备课批阅作业找学生谈话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看书学习上。他不仅用言语教育学生,更用自身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同学们成长。
张老师比我小十来岁,这种学习的劲头,让我感到震撼,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我们相互鼓励着,让我们的业余时间更多用在提升自我修养方面。
张老师说:自己的学习,不仅仅在拿一个学历,更主要的是让自己的心灵和精神有个更好的安顿。他常常引用自己导师的话语和进修班同学的事迹激励自己,让我受益匪浅。
多年来,张老师的周末都是在办公室里读过的。周末,办公室里清净了许多,正是看书学习的好时光,那些艰涩难懂的哲学书籍,只有在真正安静状态下才容易看得下去——张老师是哲学系研究生在读。
诵读经典的缘起
2007年暑假,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同学们,都被陶继新老师做一名幸福教师的报告深深感染着。这其中,就有张成双老师与我。
可以说,在这之前,读书只是一种打发时光而已,与职业幸福感总觉着隔着一道“天堑”。甚至觉得自己读《论语》《道德经》等,是不是有些走火入魔了。
陶继新老师的生动事例,让我们找到了诵读经典与生活工作和人生的契合点,开始了对诵读经典展开“总攻”!我们不时交流自己的诵读成果,每每为对方的成绩激励着。
业余时间,我们就多了一个话题,就是谈论经典诵读。你一言我一语,有时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这种交流,把自己平时没有清醒意识到的问题,清晰呈现到彼此面前。每次交流之后,我都问自己是不是真正读懂了表达清楚了,自己是不是真正用此更好的完善提升自我了。
校长许修军老师和科研室主任光程主任,有空也会带去一些新的思路、想法以及一些关于经典诵读感悟。这样的交流过后,带给自己心灵的常常是一种深深的震撼。自己也被自己发言中的话语感动着,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那个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如果自己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将这些有趣且有意义的谈话整理记录下来,弄一个经典诵读话题专辑——诵读经典三人行!
主动成长的诉求,就在这种诵读经典中悄悄萌发着。提高教育人生幸福指数的点点滴滴,也在其中孕育着。
我很羡慕张老师研究生考试英语难关,很羡慕他那么有毅力捧读一本本哲学著作。我这两个方面都无法与张老师比,就选择了一种比较符合自己的途径,追随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团队撰写教育叙事故事。在坚持阅读和叙事写作中,时刻感受到一种生命教育和教育生命的延续。
我与张老师,一起选择了一种负重前行的方法途径。
生命本无意义,每个人都可以赋予他一种有趣和有意义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