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其实,我少年时对管理没有什么概念。
做学生的时候,曾经帮老师收作业,检查作业,给学生听写,课上领读,帮同学讲题。这是参与到老师的教学管理中,这种管理严格而言,是替老师严格要求同学,让同学们更加尊重自己的成长历程。同学们也从这种被管理中受益,有时同学们会对着某个班干部感激一辈子。
当了老师,面对中小学生,几乎每时每处都处于一种离不开管理的状态。
有时轻车熟路,自己驾轻就熟,也就不觉得怎么就过去了。这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也是一种随心所欲不逾矩。有时候,遇到一些身心不容易迈过去的坎,需要劳神费力正视分析判断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面对处置。这种管理过程,也就越难忘。
不管是哪一种,管理就是对同学们的一种更大的尊重和爱护。
课上课下,要同学们认真听课看书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写作业,时时刻刻离不开管理。有制度和文化上的也有贯彻执行方面的,总之就是千方百计让同学们处于一种尽量最优秀的状态。
进入初二,一个教师同时看两个班的自习。我的这种管理就比较吃力,于是请学生干部参与进来。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或者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管理,效果也不错。
管理不是一种知识技能,更是一种艺术。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很难将管理持续进行下去。不仅需要积极参与的情怀,还需要一种乐于助人的平常心,需要临场机智发挥也需要内心定力和警觉。
学生干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学生不听从管理的情况,就是告诉教师:“某某不听从管理!”或“同学们都不服从管理!”实际上,作为一名教师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教师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像是解决一道应用题难题一样,需要千方百计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管理中,有很多微妙的细节:班集体管理中,师生管理是互补的。有时教师管管用,有时同学管管用,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教育管理的智慧,就在古今中外和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汲取。
没有一种大爱的管理,就是没有水的鱼塘,管理的鱼儿不会在其中悠然生长着。大爱,是一种严格要求,不同于纵容溺爱,不同于对着来,而是不丢不顶循循善诱。
作为一名管理者,一个最大的陷阱,就是满眼看到的都是被管理者的不足。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管理者也只是看到自己不足的时候,管理往往陷入一种僵局。这个时候,管理者如果帮助被管理者看到长处,找到自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是一种师徒共赢。管理者另一个最大的陷阱,就是满眼看到的都是被管理者的优点,看不到其不足。这个时候,被管理者如果也是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需要改进的不足,往往造成盲目乐观。
不管是学生干部,还是教师,学做管理,都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会那些比较自信行为习惯较好的同学,发现不足,更好前行;教会那些比较不自信行为习惯较差的同学,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满期待和希望,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朝着做最优秀的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