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415:大年三十那些事

(2019-02-04 21:01:4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415:大年三十那些事

除夕的夜幕降临,不远处传来稀稀拉拉的鞭炮声。

去年,就收到《告城镇居民书》,说明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条例。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非常大的空旷地才能燃放。实际上,我从孩童时期,对于放鞭炮就不怎么感兴趣,可以说几十年来,我几乎是不放鞭炮的。

不放鞭炮,并不是感受不到大年夜的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况味沉甸甸的了。

“天地君”

大年三十下午,母亲都要在“天井(院子)”里,烧上三炷香,前面摆着一个“天地君”的牌位。我稍微懂事后问,是什么意思。母亲告诉我,是敬天地鬼神的。母亲很少提及鬼神之事,只有在一些重要节日(如“新麦子供”)和上坟的时候,才做一些类似的事情,非常虔诚的样子。

我想到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母亲正是这样做的。母亲没有念过书,但是外祖父曾经做过教书先生,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母亲是大致了解的。我的祖父,做过解放后乡里的第一任中心校的校长,耳染目濡的影响也是有的。

到了夜晚,这牌位依然在。我看着燃烧的香和茫茫夜空中的星星,痴痴地想:收获的每粒粮食,虽然都要付出心血汗水,也都缺不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敬畏大自然是应该的,只是我小时顽皮大了愚钝,不知道如何敬畏大自然而已。

敬列祖列宗

春节前一天,有一个习俗,就是上坟。如果不上坟,就要晚上在家里摆上酒席,烧香供请列祖列宗。

上坟时,因为排行老幺,并不是每次都去的。去了也是林地附近玩耍,只是到烧“钱粮”的时候,到坟前给列祖列宗叩头,所以印象并不深。

除夕夜,在家里摆供,则是印象深刻。

供桌上摆了最好的菜肴、瓜果,酒杯里斟满了酒。几炷香同事燃着,香烟袅袅。点香后,要到院子外面去请,然后列祖列宗就来了,冒着香烟的香继续冒着袅袅的轻烟,和着酒香饭菜的香味,融合在一起,非常难忘的一种味道。直到香烟燃尽,烧了“钱粮”,全家人依次叩了头,父亲打开院门“送”走列祖列宗,我们才开始吃年夜饭。

记得大概是二十岁那年,我静静等着列祖列宗用餐,可能是饿性来得快吧,有些不耐烦了,索性一屁股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慈祥的母亲,毫不客气的一把把我拉到了一边。现在想来,那一次应该是打扰了列祖列宗用餐,是属于“大不敬”的。现在回忆起来,还为自己的无知无畏愧悔!

那时没有族谱,有时试探着问家族的“源头”,很少有人能说个究竟。一次偶尔听到祖母在烧香时念叨,口中说出“赵匡胤”什么的,觉得不可思议。后来读《离骚》,其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想到炎黄子孙,认祖归宗,都有类似的一个习惯——把本姓氏中一个对人类贡献非常突出的人物作为自己的祖先。十几亿华夏儿女,都把炎帝和黄帝作为自己共同的祖先,也是一种约定俗成。

守岁

这天晚上,父母不再催着自己早睡觉。就像是农忙时,或家务活多的时候,一家人都要“打夜作”(利用晚上的时间干活)。

这个时候不睡觉,小孩子一般放“滴滴秸”。用很好看的花纸,捻成很细的长条,里面卷了黑火药,用火点燃,就放射出许多小火花。小时候,比谁放的“滴滴秸”好看是一件乐事。要看到好看的“滴滴秸”,就到暗地里放,不能在灯光亮的地方。“美,在于险远”那个时候,小孩子们一般都会琢磨出类似的道理。

七八岁时,就学着自己包水饺(博山水饺样式)。包好的水饺,放到院子里冻起来,大年初一早早起来就可以煮水饺吃。大年初一,一起来就可以煮水饺吃。这种待遇,得益于提前一天准备好。为明天的幸福奠基,这大概也是春节习俗中的一种寓意。

大概从八八年开始吧,家里有了电视。看着“春晚”守岁,成了我们家,也是中国人共有的习俗!我大概坚持了几年,从头看到尾,后来因为这种节目少有观众的参与,也因为自己体弱“觉”多也就不坚持看到最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