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14:生日随笔
(2019-02-03 22:11:3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414:生日随笔
生日,一个人成长中重要的节点。一个人经历什么遇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归因和选择一个怎样的朝向!
心向光明而生
农历1965年腊月廿九日,是我的生日。过了这一天,就是农历1966年的大年初一。
记得母亲调侃我:“你这生日,儿女们忘了给你过也不打紧,反正这样的日子里,比平时多许多好吃的。”母亲是个乐观的人,儿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这是在说自己有福气呢!
母亲就是一个好劳动的人,童年的我,睡觉前常见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或做些家务劳动。还没有起床,就听到母亲推磨脚步一次次重重落地的声音。
母亲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她的乐观善良给我很大的影响。她常说“苍蝇直到朝着明亮的地方飞”。言外之意,心向光明应该是每个人应有的智慧。那时每家每户窗户上,都糊了薄的白色窗户纸。除了大冷天,屋里难免有苍蝇,当你驱赶它们的时候,它们都会朝着明亮的地方飞,撞在窗户纸上发出响声。
提高生命的价值
大概是二十岁那年,我觉得生日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我的爱好是读书,读书本身不能保证提升自身的价值,可以为生命价值提升奠定基础,即做一种知识文化上的储备。真正有价值和意义的,是服务于自己和他人的劳动。
小时候,每年春节前,都是打扫卫生,自己家里的,街道上的,还帮着军烈属打水扫地等。
二十岁那年,腊月二十九,我独自一个人清理自己住的小屋的地面墙壁上的灰尘。原先这些事情都不是自己干的,仅仅帮着打打下手的。从那时,我就暗暗打定主意:每个生日都在劳动中度过,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劳动中升华。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做老师兼班主任。冬天,教室里要盘炉子,老教师帮我盘好了炉灶,我在老教师指导下学会了“长炉膛”。
那一年,我做教师和班主任,都不怎么成功,但是我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个人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技能,更要会做好好做人做事!
虽然在自我成长的历程中,我蹉跎了岁月,岁月也蹉跎了我的人生,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可以不是想象中的优秀,但一定拥有比想象中更优秀的点点滴滴的努力!
一晃三十四年过去了,我感觉到自己体力的下降,大脑的精力也有些不济,但是情绪念头理念乃至思想却变得稳健了许多。伴随着读写的脑力劳动,比以前的时候稳健多了,虽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活跃度降低了。
适当的脑力劳动,可以让自己五十岁以后的人生,有思想和叙事的相伴,变得更有趣且更有意义。
每天努力一点点
今天是农历2019年腊月廿九日,我的生日。
女儿张罗着买蛋糕。妻问我:“准备怎么过?”
“怎么过,都是我喜欢的!”妻要我说具体点,我说“买点香蕉,我想吃。至于饭菜嘛,我喜欢吃的就是馒头大白菜炖豆腐,你看你们喜欢吃什么,就做点或买点什么。”
生日得到优待,让我有了一种松懈,没有像往常一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练一下毛笔字或练一下画画。
很多日子里,就是在这两件事和每日一文中,看到每天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
今天一起床,我蛙跳着来回抹着地板上的灰尘,似乎回到了少不更事的童年。地板上、家具上的灰尘少了,心中的灰尘也少了。刷了鞋子,脚底下可以干净些了,也少了些难闻的气味。
每天读书写文章,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看不出自己有多少长进或提升。只有这种环境卫生的工作,让我瞬间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学校里,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就做些类似的清理卫生工作。这种清理工作,恢复着大脑精力的同时,也找回了一种劳动的自信。
女儿准备的蛋糕上,写了两行字:“中国好爸爸,中国好老公”。女儿说:“还少写了一行,就是‘中国好女婿’”。三行字,就是三位一体的责任担当。我看了这些文字,听了女儿的话,自愧弗如。这三行字前面,我心中默默添上了两个字“未来”,生日里小小的仪式感激励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