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9:不一样的师生
(2019-01-29 21:33:3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409:不一样的师生
“没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语)。实际上,也“没有抽象的教师”,也“没有抽象的师生关系”。
在“自信自律助人”(后来添加了“感念担责”)教育理念中,我感受到了陪伴学生成长中的美好!
问候如一缕阳光
我知道这声问候,是天真的,也是真诚的,他(她)们把我作为知识技能学习教师,也把我当成成长路上的指导老师。特别是我,已经几乎满头白发,在他们心目中我应该是“德高望重”的老师了。
我非常珍惜这声问候,我不愿意愧对这声问候,我同样回一声“你好!”或“你们好!”,或者朝他们会心地点头微笑。
每个积极向上向善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不轻松,作为教师面对这份真诚的问候,没有必要板着面孔作严肃状。师生,就是在前行中相互监督激励的人。
每当这个时候,我常扪心自问:我担得起这声真挚的问候吗?所以每个空闲的时候,我常常诵读经典和坚持写作中,对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互为“偶像”的师生关系
记得有个同学说:“老师,某某和某某某说你是他们崇拜的偶像!”我听了这句话,笑着对这位同学说:“好啊!你要知道,同学们都是我崇拜的偶像,你们的优秀成长历程,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得在实践活动基地,陪着同学们一起七公里远足。再回来的路上,有些同学累了,不留神就被我超过去了。一个男孩子说:“同学们快走,老人都走到你们头里了!”也就是这个男孩,曾私下里告诉我:“老师,如果不是你给我们上课,我真想喊你爷爷!”我说:“为什么呢?”他说:“你比我父亲大多了,和我爷爷年龄差不多。”
我听到不会恭维的同学的话,我开玩笑说:“你觉得我老了,我觉得和你们年龄一般大呢!”
很多时候,我的心灵年龄就和同学们一样大。他们幼稚中的成长,似乎我自己的生命有重新活过一次。
我的“偶像”:有与我探讨教学问题的同学,有帮我布置作业的同学,有与我交流书法写作的同学,有教我手工编织的同学,有教我推铅球的同学,有给我班级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同学,有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同学。
每接过一个教学班,我都有类似这样的开场白:师生互为助手,要逐渐展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美好。老师负责指导同学们增长知识技能,同学们要把自己品行中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帮助教师成长进步,我年龄大了,比不得年轻教师,需要同学们帮助啊!
不一样的问候
那天,我走在放学路上(我都是步行上下班来回大约三四公里路)。在路过波叶大润发超市前,看到对面不远处有张仕昊同学,可能是陪家长逛超市。
张仕昊同学从较远的地方,特意走到我跟前,轻轻一鞠躬点头:“老师好!”“你好!来逛超市啊。”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行为,让我心中一震,准确的说是一种感动。
腊月时光,天色变得有些暗。渐暗时光里,师生相互关注并尊重对方,让我多了一份感动。
张仕昊同学,是最不用我操心的优秀学生之一。这次,他在期末考试中拿到了96分的班内最高分。他的听课作业和课下预习课后复习,都是不用我费心劳力的,他当然也是我的“偶像”之一。在张仕昊同学身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温良恭俭让的美德。
农民种地,不仅注重粮食品种,还注重光热水分和施肥,最看重这块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如果是贫瘠的土地,就首先千方百计改良土地的品质,不是一味地浇水和改善优良品种。
朝向温良恭俭让的品行,就是我和同学们最先需要关注和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