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8:由答卷“马虎”想到的
(2019-01-28 20:36:1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408:由答卷“马虎”想到的
我发现自己和有些同学的作业答卷中,常出现一些“审错题”导致的失误。
这在升学考试中,是不会被原谅的。这种答卷中的问题,是素质教育中的什么方面出现问题了呢?
自己的“审错题”
最近几年来,自己到了五十岁左右,不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还是学生考试的卷子,我都自己先做一遍。
每次做的时候,出错率都在2%-5%左右。
我自己也总结原因,一者精力不济,看题的时候,就想当然。虽然最近学会了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也无法绝对避免错误。
再者就是自己的原因,因为精力不济,头脑中很难迅速思维多种解题的可能性。由于思考不够全面,以至于做出错误判断。
鉴于这种原因,我采取了一些教学中的必要措施:那些前几名的同学,对学习感兴趣较真的同学,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我的这种错误,于是我的课堂上有了一个帮教师纠错环节。“帮教师纠错”,也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特色亮点。
有些平时的作业题订正和试卷统一答案,我安排学生来做,并给成功纠错的同学最高奖励分(行为习惯奖励分2分以上)。并颁布颁奖词: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及时纠正错误(或失误)!
当然,平心而论,有时出错是一种缺乏积极热情的表现。
教学激情消失了,人的注意力和各种潜能就会搁浅。
所以,这几年我都努力呵护着我的悲悯情怀。我很欣赏自己向一个十几岁的学生的状态,欣赏这个年龄特有的阳光、向善向上。
学生的“审错题”
比解决自己审错题更难的,是让学生不再“审错题”。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精力不足和激情消失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与我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有些相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鼓励学生参与利于身心的课内外活动。如坐姿和呼吸情绪心态的调整,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分享人文经典诵读感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卫生助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角度解读学科知识技能。
自己为这个问题纠结的时候,一位初四教师的话,让我恍然大悟:看似会,但是考试时做不对,因为这样的学生还没有达到最优秀的状态。那些最优秀状态的同学,在做同样的题时,效率和正确率都远远较高。针对这种情况,要有意识的进行专题训练,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题训练,做到扎实而循序渐进。
我想到了自己学画中的一些类似情景。老师刚刚讲完了,觉得自己画得也可以,回来没有足够次数和时间的练习,过一段时间后,竟然不会画了或者画得不像样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仅仅懂得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灵活多样的展开练习,知道对这部分基础知识技能驾轻就熟。
初一的地理,关键引领学生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考个好成绩。初二的地理,关键是引领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练习,达到理解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记忆,我需要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才行。孙老师优秀在于,善于找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训练题,再就是善于更好抓好落实。
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大多不是将有什么难度的事情做好,而是将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不断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