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69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372:备课之“变”

(2019-01-01 20:02:35)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1372:备课之“变”


有时觉得搞不懂自己了,自己头脑中就像有个
“转轴”,就看一下我是如何变来变去的吧。

“变”是一种常态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或一节二十分钟的合堂,或者是一节自习课,我都要花上很多时间思考筹划,最终还是找同事请教,或找学生帮忙搞定。


这种以来,我的备课不再局限于太具体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想象各种情境和对策,便于适用于这种
“变来变去”的教学活动设计。


我甚至想像以前一样,
“听一节再上一节”。试过了,不同的班级和师生,有些内容和方式方法是无法照搬的。


每次上课前,我都通过各种方式调整我的身心状态,保持以一种好的状态应对这种
“变”。这也是我感到累的原因,学生不是电脑上每天码的文字,那都是一些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注定要给课堂教学的变数增加一种可能性。

快五十三周岁的我,常常发觉自己有些思维僵化,这是我是我感到上课累的原因,不仅是做题速度慢了,应对学生行为习惯变化的能力也慢了。每天的叙事教育写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思维模拟训练。

“定位”与“主导”相辅相成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了,自己还有没有一个主导作用?一个不了解学习主体动态变化规律和基本状态的教师,一个不能给不同层次同学正确定位的教师,是无法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的。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我常常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很多时候,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主体上。也是我在叙事中,常常记录一些学生的学习故事的原因。


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个
“可怜”的教师,但我马上警告自己,这是“堕落”的开始。我努力的用叙事教育,尽量足够的“锁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行,仔细分析,拟定自己的教学活动基本方案。


每节课,都像是在构思一篇散文。
“形散”,即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可以调换,但是要做到“神不散”,即复习的秩序和要点难点不要乱套,这有这样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为此,复习课教师针对整本教材,头脑中要有要点和不同层次同学的大致目标,而且将这种认知变成学生的认识和努力行为。

“备”课遭遇很多变数

元旦前上课到周六,周五两个班各有一节课,之前多次考虑是复习(讲评)《同步训练》或《配套练习》上的哪部分内容,或者重点识记哪部分内容。

周五早晨走进校园,突然想起第四单元检测题还没有做。

于是决定以做单元检查题为主,其他的思考都清零。

7.1班,这样安排了。二十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交。三十五分钟过去了,还在认真看卷子。原来的想法又打了水漂,剩余的时间,我只是提醒同学们元旦小长假要做的作业——书面的和读图记忆的。

7.2班,检测到三十分钟左右,几个同学(原先曾经这样过)先交了卷子等着我面批。我立即给他们批阅了,给他们得了分数。每个同学领了五份7.1班的卷子,替我阅卷。其他的同学,也踊跃交卷。我立即说明:交上来也不能及时批阅,另外这些同学都是帮我阅卷的。

陈越洋、王浩然、卢延澎、王子玉君、徐文凯、张仕昊、房婧怡、李宗岩等几个同学选择了先交卷并帮教师阅卷。这几个同学的参与,的确给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更主要的是他们不觉得是给自己增添负担。两个班的七十多份试卷,因为他们的参与,加上中午他们吃饭后的二十分钟,就解决完了。


当时急着给他们批阅试卷,头脑有些超负荷。我非常信任的拿着自己的
“标准卷”,告诉卢延澎同学“可以自己看”,彭同学告诉我“还是老师看——有成就感!”一句话,让我暖暖的,我精力再充沛些该多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