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347:努力前行话“五识”

(2018-12-16 19:46:4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347:努力前行话“五识”

知识珍贵,比知识更珍贵的是见识,比见识更珍贵的是胆识,比胆识更珍贵的是常识,比常识更珍贵的是赏识。

用得上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无涯,对于一个人和一个团队健康成长用得上的知识,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知识,则是我们首先要选择学习的。

大概二十年前,笔者随着一个教师团队到某某地参观学习“目标教学法”。听了对方的课,看了一些“目标教学法”的模式和基本要素,感觉不错,或者受启发或者汲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后,笔者听到一位带队领导(分管教科研的)说:“目标教学法,就是我们这里先搞起来的,后来我们又开始搞别的什么教学改革,某地从我们这里学了去,现在我们去学习的某某地,就是从某地学去的。我们是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啊!”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遇到这种状况,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并没有总结下来,更不用说扬长避短推广开来,等人家把类似的经验搞成一种模式推广,自己被组织参与观摩学习,才发现这种好办法自己也曾经践行过,心里总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再后来,由于形式主义推波助澜,把“目标教学法”发展成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形式主义。一种极端是,上课不用小黑板出示目标,就不是一堂合格的公开课。有些课,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目标,这种“目标教学法”不得不叫停。

在学习他人先进经验的同时,不乏有经验的领导,提出了“学人精髓树己特色”口号,避免形式上的照搬和简单的模仿,更主要学习人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是一种见识,有了一种理性思考,有了一种思想高度,不在学与不学上纠缠,而是解决了一个学习的立场方法和原则问题。

真正的有见识,不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双眼。“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记得魏书生老师讲过:你来听我的课,不是照搬我的做法,而是也把自己的特长优势发挥出来,让自己的课上得也像我这样出彩。

形式上的照搬和模仿,弄到极致也是赝品!即使不被叫停,自己也难以赏识到底!

任何一种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行动,都是有一定的艰难险阻,没有必要的胆识,同样一事无成。现在很多团队都搞拓展训练,除了训练人们的团队意识,则重培养自我挑战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如果你想求名求利或求政治前途,就不要做教师。他把教育比作一场恋爱,如果恋爱中有了杂质,恋爱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会是最美好的。

胆识,有时就是一种舍得的勇气。什么都想得到,什么也得不到。唯有守得初心,才能拨云见日。

一个缺乏常识的人,不是有胆识,而是暴虎冯河,是逞匹夫之勇,是缺乏谋略和定力的表现。

《道德经》言:“不知常,妄,则凶。”一个缺乏常识的人,往往导致自己和自己所率领的团队,到一种比较凶险的地步。

常识实际上不难认识到,但是内心种种欲望作怪,自己不敢面对和正视这种常识。真正的常识,就是适合师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和成长。可是种种检查评比和荣誉利益的挂钩,不管是领导教师学生,都不能不为之所动。这个时候,只有最大限度的消除自己杂七乱八的欲望,真正关注自己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育常识就在我们心中眼前!

最后要学会赏识,才能最终完成教育的大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很难短期见效,有点像时跑马拉松。仅仅拥有“诗和远方”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欣赏一路前行的风景,这样才能在繁杂艰巨的劳动中,看到希望和喜悦。每个人各个层面角度的点滴努力和付出,都是我们前行路最美丽的风景和动力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