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303:从孩子的角度看教育

(2018-11-17 18:43:5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303:从孩子的角度看教育

坚持学习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慢慢调整自己教育理念和言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尊重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更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环节得失。

因为自己身上有一种貌似正确权威,却荒谬百出的念头和言行。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庸医——肺腑若能言,医家汗如雨,鲁迅先生的父亲的病就是被庸医耽误的。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正是为了摆脱这种自以为是的束缚!

很多时候,看到那些随便说话不愿意写作业的同学,我们常常说他们调皮。实际上,他们或者没有培养学习成好的习惯和兴趣,或者他们的心思在学习之外挣扎,或者他们的年龄特点使然。“调皮”只是一种现象,我们不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不能溯本求源因势利导,就是一种教育的失误或“隔靴搔痒”!

看到这种“调皮”的学生,不再觉得那是学生在与自己“对抗”或“捣蛋”,而是学生向自己发出的“求救”信号。一个教师没有办法,让每个同学都变成人人期盼的优秀,起码应该让他们得到一种更好的陪伴成长。

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有时超过了养育他们成长的父母,源于这种师生教学相长的关系,源于师生心灵和性格的碰撞影响激励。

每天即使工作很累了,我也抽出时间来,写一下走心的教学经历:或者给学生“亮了一次黄牌”,或者激励了某个同学,或者与同学们进行了一种有特色的交流。

一个学生缺少了教师关注的那种不快;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一次警告,而红晕了自己的脸樘;一个调皮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醒马上说“是是”;一个同学提出问题,但是缺乏严细的准备和思考;一个同学不好意思在同学们面前“抛头露面”,变得羞涩和内向;一个同学努力在表现自己,却不得其法,南辕北辙。

曾经几何时,我们也从他们这个年龄走过。种种原因,一切云烟,竟然随着岁月飘散。

记住了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忘却了自己“败走麦城”。于是对学生的“出格”和“失误”,大动干戈,自己变成了一个道德行为审判官。严格要求不错,但是必须以尊重为前提,而且这种尊重,应该是能够让学生能感受到的。

是时间紧的原因,是缺乏沟通的原因,学生很少有机会展示自己生命中更多精彩的方面。

我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机会,走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打扫卫生的一个身影,他们出黑板报中的情景,他们在运动场上和实践活动基地的表现,他们与同学老师父母交往的瞬间,点点滴滴折射着他们成长的历程和规律。

我本来对此是比较愚钝的,认为传授的知识技能才是不可撼动的“金科玉律”。虽然也有同学对此“欢呼雀跃”,却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都能收获成长的快乐,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完善提升上。

努力记录下一个个师生相伴成长的瞬间,有光和温暖的一次次呈现,看到这种有意义的陪伴,让师生的生命在其中不断增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