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02:与同学一起“死记硬背”
(2018-11-16 16:40:3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02:与同学一起“死记硬背”
真的要与同学一起“死记硬背”,的确要做好一种准备。
给“死记硬背”一个理由
一种要解决“死记硬背”的动力。那些没有记住的问题,要么是被认为不重要,要么是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你必须给学生一个重新背诵的意义,这次是考试结果,那么下次呢?
比如关于“自然灾害”一节的一些看图分析,只有记住了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的名称等,才能有效的沟通。这就是背省级行政区和主要地形区名称的一个理由。
给“死记硬背”一个时间
这种理由的抛出,必须有个让学生背诵的时间伴随。或者是课上时间,或者是课下时间。
就像是一粒种子,你要让它生产,就要给它一片生长的土壤,还要为它提供生产需要的阳光水分和营养。这里,我们已经把“死记硬背”,当成一种绿植。
为了这点时间,我在努力改变自己。把课堂上精讲点拨的内容,尽量压缩,弄成“压缩饼干”样。学生一口就可以吃下大半,节省下来的时间,就用于做练习题和“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需要一种氛围
“死记硬背”,需要一种氛围。一个人在那里努力,另外的人都在闲散,自然也就不了了之。那些能力强的,做出一个榜样,那些能力差的也有一个努力的样子,那些中游水平的心向往之跟着行动。
氛围,严格意义上将,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就是一种氛围。有了这种氛围,“死记硬背”要讲究方式方法。
有个同学在那里脸朝天背着,你指着江西省,问他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区,简称是什么,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江西省的简称是赣,你就得自己带着他,或者让同学带着他走上“死记硬背”的正确之路——看图识记分析。当然,你会对主动用正确的方法复习巩固的同学提出表扬!因为,这些同学客观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就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好助手!
有了这样的好助手,有了同学们的追随,就形成了一个个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巡视每个小组,指导一个同学,能让整个小组的同学受益。
这个时候,学生肯定要有随便或拖拉的习惯。教师要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不要揪着那些坏毛病不放,而要不断发现同学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表扬激励。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整个班集体的同学,都在朝着你表扬激励的方向努力,每个学生都在成为你努力激励的样子!
学生中那些重要的“贵人”
一堂课下来,我感觉有一种“死去”的感觉,有些环节和地方,真的无法合上学生的节拍。比如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有了王鹏程同学的相助——负责用投影仪出示读图题答案,我才勉强可以。还有几个小组长的带动,我得以努力“死”里逃生。
孙肖茹同学的进步,也是巨大的。昨天下午痛哭着进了办公室,后面还跟着张佳琪等几个同学张佳琪先跑到为跟前:“老师,孙肖茹哭了!”
我一抬头,看到孙肖茹进来了,抽泣的声音可听,脸上的泪花可见,真哭了!而且,还在哭着,挺痛心的样子。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老师,我开找你了——我的选择题一个也没有做上!”孙肖茹带着哭腔这样说。
正与我交流的两个男生走后,我开始给孙肖茹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解答读图题中的问题。她们都是考前很努力,这次不理想的同学。她们听得特别专注,这是我教她们一年多来,最专注用心的一次,同学们慢慢变得懂事了用功了。
“老师,我以为你会骂我啊!因为后面的题,我一个也没有做!”孙肖茹一边哭着一边这样说。
孙肖茹说的骂,就是对学习不管不问不努力,我说这样做的行为就是懒惰不知羞耻!
“肖茹啊!你现在觉得学不好难受,不会的就立即问,会了的就背过会写,这就是最大的努力和进步!老师应该表扬你,至于你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已经很难受了,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因为你只要坚持努力,下次一定会进步很大!”